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

护理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改革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高等护理学本科教育在我国起步虽晚,但近10年来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随着21世纪的到来,护理工作的范畴在不断扩大,护理服务的内容也日趋复杂,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已迫在眉睫。近几年来,......

点击显示 收起

  高等护理学本科教育在我国起步虽晚,但近10年来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随着21世纪的到来,护理工作的范畴在不断扩大,护理服务的内容也日趋复杂,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已迫在眉睫。近几年来,我校对护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总结如下。
   
  1 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计划
    
  护理科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应用学科。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生命与健康需求的提升,社会对高层次护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以专科教育为基础、本科教育为主体的高层次护理教育已逐步成为21世纪护理教学的主要模式。高层次的护理教育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具备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建立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的专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应符合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为此,我们首先从护理行业的社会背景、护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开展调查分析,以问卷调查表、座谈会和实地调研等形式征询各级医疗单位对不同层次护理人才培养的建议,内容既包括总体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及临床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等,也具体到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要求。通过学习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经验、分析护理教育发展动态及调查反馈的信息,确定护理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应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临床医学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现代护理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护理技能,毕业后能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及科研工作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为了确保本科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
    
  2004年配合学院学分制的推行,在分析全国多所院校护理本科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护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对我院护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业务培养要求、学制与学位、课程设置及课程要求、教学进程安排等。新的教学计划对课程和课时进行重新调整,在保证专业主干课程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压缩了必修课,增加了选修课。教学计划总时数控制在2900学时以内,4年制护理本科专业学分总数为162学分,其中必修课为110学分(含专业实习30学分)。各类课程的学分要求及其百分比,见表1。选修课程在教学计划总课时中的比重明显增大,随着学分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比例今后还将逐步上升。通过对教学计划的改革优化,使原有膨胀的课程体系得到减轻,借以获得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框架体系,较好地体现了注重基础、强化专业、提升层次和突出素质的原则。
    
  表1 各类课程的学分要求及其百分比(略)
   
  2 把握专业特点,完善课程体系
    
  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按照现代护理教育理念,人类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而成的整体。由于护理学科本身的专业特色,其课程设计不能只注意传统的生物医学类课程,不能简单地沿袭医疗专业教学模式,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要,必须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不断提升的卫生服务需求,突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因此课程体系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着眼于创新,反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课程建设必须把教育思想、观念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是护理教育改革的核心,也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必修课又分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其中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应用能力课程等,必修课强调注重基础,突出和强化专业主干课程如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管理学以及主要的基础医学和专科护理学课程。选修课又进一步分为限选课和任选课,包括有人文选修课程、专业拓展选修课程等。选修课强调宽口径,限选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服务领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选择,如护理伦理学、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任选课的目的是以加强前沿、新兴交叉学科知识为出发点,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如增加护理美学、护理教育学、养生漫谈、写作与欣赏、公共关系、沟通与交流、卫生法学、行为医学等选修课程,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挥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
   
  我校护理本科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计,与以往相比,虽然已有很大的进步,但限于师资和教学条件,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而言,与国外护理教育课程设计比较,仍只能是一个“过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完善。
    
  3 紧跟教学目标,探索教学改革
    
  护理学即是一门社会性和服务性很强的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具体的学科,具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为实现培养目标,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护理事业需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深厚的临床护理知识、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及一定的教学管理和科研知识的护理学骨干是我们开展组织教学的重点。因此课程教学必须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围绕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要更新观念,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法;必须妥善处理好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人文社会类课程的关系。教学过程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结合,强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本科教育尤为要防止重理论而轻实践,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削弱,根据教学对象和培养要求,应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优化重组实验项目,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课,增加与护理有关的综合性、探索性实验课和与临床医疗活动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实验课。临床专科护理学教学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使学生通过临床实践充分掌握护理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高层次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的要求,加强了计算机应用、强化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开设护理科研等课程。实施“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条主线并重的教学模式。如英语教学就有开设大学英语、英语口语和听力、护理英语等,有能力的专业课教师逐步推行双语教学,毕业时一般的学生能达到四、六级水平;计算机教学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证书,为其将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牢固的计算机基础,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将先进的护理观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科学的价值观和护理观,使学生个性发展与德智体美发展协调同步。
   
  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本科教育是我国培养本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把握社会需求,明确培养方向,完善教学体系,坚持教学改革,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理想的、合格的高级护理人才。
    
  (编辑陆 华)

  作者单位:410006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作者: 刘铁滨 汤华清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