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5期

rt-PA静脉溶栓治疗40例脑梗死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护理体会。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总剂量参照0。9mg/kg体重给药,突破常规用量(总剂量的10%作为初始剂量静脉注射),将rt-PA10mg在2min内静脉注入,剩余剂量在60mi......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护理体会。方法 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总剂量参照0.9 mg/kg体重给药,突破常规用量(总剂量的10%作为初始剂量静脉注射),将rt-PA 10 mg在2 min内静脉注入,剩余剂量在60 min内匀速静脉输入,溶栓后12 h给予阿司匹林150~300 mg/d口服,低分子肝素钠400 u,2次/d皮下注射,连用7天后停用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150~375 mg/d口服。结果 溶栓后有3例发生复发性脑血栓。发生颅内出血2例,年龄均在70岁以上。其余35例均达到溶栓效果。结论 如果严格掌握时间窗及适应证,掌握护理要点,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有效,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显著。

【关键词】  脑梗死;溶栓治疗护理;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国内治疗和诊断脑梗死主要借助于CT检查,而脑梗死CT改变主要在24~48 h后出现,实际上仅凭临床症状进行诊断。而本项目采用核磁共振弥漫成像检查作为依据,该检查是在病后6 h内确诊脑梗死的唯一手段,定位与定性诊断准确。我科利用核磁共振弥漫成像对脑梗死进行早期(发病6 h内)诊断的优势,结合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选择性溶解血栓的特点,对脑梗死超早期病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突破常规将rt-PA初始剂量改为10 mg,20 min内静脉注入,共治疗40例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均为2006年1~12月吉林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男19例,女21例;年龄18~75岁;核实在发病6 h内,血压在200/120 mm Hg以内;头颅CT或MRI证实无出血且为早期梗死。

    1.2 临床症状 2002~2006年共治疗40例,其中25例以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持续不缓解为主要症状;15例以一过性肢体无力、麻木、缓解为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对入选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首先以10 mg初始冲击量2 min内静脉注射,余下剂量60 min内匀速输完,总剂量0.9 mg/kg体重,溶栓后12 h给予阿司匹林150~300 mg/d口服,低分肝素钠4000 u每天2次皮下注射,连用7天后停用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改为每天50~75 mg口服。溶栓后有3例发生复发性脑血栓。发生颅内出血2例,年龄均70岁以上。其余35例均达到了溶栓效果。

    2 观察与护理

    (1)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配合医生查头颅CT或MRI;(2)溶栓前采血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糖;(3)溶栓后查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4)监测血压,溶栓后2 h,每15 min测1次血压。随后的6 h,每30 min测1次血压,再后的16 h,每小时测1次血压;(5)出现严重的头痛,急性血压升高、呕吐,立即停用溶栓药物,紧急复查CT;(6)溶栓后密切观察有无消化道及皮下出血现象;(7)溶栓患者24 h内不放置导尿管和胃管;(8)24 h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及肢体恢复情况。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后将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随着梗死时间的延长,中心坏死区逐渐变大。到目前为止,溶栓治疗是唯一能使闭塞血管即刻再通,迅速恢复血流的方法,可缩小梗死面积。rt-PA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合成的高科技产品,具有强烈的溶解血栓作用,迅速恢复血流,挽救神经细胞,使神经功能得到恢复。

    综上所述,总结我科治疗情况认为,如果严格掌握时间窗和适应证,细心观察和护理,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有效,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显著。


作者单位:138006 吉林松原,吉林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 陈丽辉,王亚娟,刘淑芳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