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3期

断肢再植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断肢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体获得再生的手术。断肢及断指再植的目的,是在挽救伤员生命的前提下,不仅仅是要让肢体成活,还要使被挽救的肢体尽可能地恢复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断肢再植后是否能成活,与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以及术后的护理有着密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断肢再植是指失去血液供应的离断肢体,通过骨科与显微外科手术重建其血液循环使肢体获得再生的手术。断肢及断指再植的目的,是在挽救伤员生命的前提下,不仅仅是要让肢体成活,还要使被挽救的肢体尽可能地恢复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断肢再植后是否能成活,与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以及术后的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断肢再植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  断肢再植;护理

   断肢再植术范围广、损伤大,涉及的血管、神经多,这不仅要求医生有高超的技术,还需要护士的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手术的圆满成功。我院2006年收治施行断肢再植术1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临床资料

 2006年2月,我院收住1例男性患者,23岁。左手腕被斧头完全切断入院。断面较整齐,周边无挤压伤。入院诊断:(1)失血性休克;(2)左腕离断伤。患者入院体温不升,脉搏135次/min,血压80/50 mm Hg,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表情淡漠。立即进手术室行断肢再植术。

    2  护理体会

 术后患者应置于单人病室,以便于消毒膈离,防止交叉感染,室温保持在20 ℃~25 ℃,房间定时通风消毒,紫外线每日照射2次,地板、家具用1∶1 000新洁尔灭溶液或0.5%~1%消毒灵溶液擦拭。

    2.1  全身护理  患者经过长时间的创伤和手术,失血较多,术中应补充足量的全血,术后严密观察伤员的皮肤色泽、血压、脉搏及周围静脉的充盈程度,初步判断有无贫血表现,并做血的常规化验和血细胞比容,必要时用中心静脉压测定,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高位断肢者,应注意有无急性肾衰竭及毒血症的产生。

    2.2  局部的护理

    2.2.1  搬动患者要慢而轻,平卧位,患肢适当提高,略高于心脏水平,可将再植肢体置于床边特别小木桌,上铺无菌巾,用护架遮盖。

    2.2.2  患肢用敷料或石膏托妥善固定,包扎不宜过紧,指端暴露,覆盖无菌巾或纱布,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注意防止伤员入睡后移动肢体,使血管受压痉挛。

    2.2.3  定时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并做记录,动脉供血不足时表现为再植的肢体末端苍白,指腹瘪陷,皮肤弹性消失,皱纹加深,皮温下降,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静脉回流受阻时则表现为末端皮肤色泽青紫、肿胀,皮肤水疱,皮温下降,指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变短,针刺指端出血呈紫色,血循环障碍出现后应及时报告医生;分析判断发生的原因,检查肢体有无包扎过紧,皮肤综合张力是否过大,皮下有否血肿等,一般可拆除缝线,引流积血,降低肢体内张力,同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罂栗碱、妥拉苏林等搞凝解痉药物,局部保温,经过处理未见好转,必须尽量做手术探查,肢体肿胀时可将肢体抬高,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中药皮硝外敷,白蛋白静脉滴注,高压氧对改善肢体的供氧状况,促使静脉回流也有较好的效果[1]。

    2.2.4  定时定点皮温测定  术后可用半导体皮温计测量肢体温度,一般术后10天内每小时测皮温1次,测温应在烤灯关闭后15 min进行,避免误差,测温时应同时测健侧肢体的相应部位,记录对照,断肢再植后一般患侧皮温高于健侧1 ℃左右,若低于健侧或皮温突然下降则表明有血管危象存在,应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2.2.5  烤灯的应用  术后用60~100 W的照明灯照射再植肢体,灯距为33~50 cm,使局部血管扩张,使用烤灯一般需7~10日左右时间。

    3  抗生素的应用

 伤口感染可致血管吻合口的爆裂、出血,影响再植肢体的成活,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无菌操作、彻底清创,并在术前术中给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经常做创面渗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提示有效抗生素的应用。

    4  有关抗凝药物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断指再植手术后,一般已不再应用抗凝治疗。肝素常补用作吻合血管时的局部冲洗抗凝药,将肝素50 ml稀释入2%利多卡因20 ml及生理盐水200 ml中组成溶液,供局部冲洗抗凝用。

    5  再植肢体的功能恢复

 再植肢体神经功能恢复前,护士应帮助做伤肢关节被动活动和按摩,神经功能恢复后,尽量鼓励患者做主动活动,再结合使用微波照射、超声波等理疗以达到恢复伤肢最大功能的目的。恢复期必须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尤其是肌腱损伤者,术后3~4天后应立即进行伸屈指运动。

    6  心理护理

 对再植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肢体残疾的患者常有“心里不快”等情绪反应,如“欲想不能”、“欲速不达”、“理想破灭”的心理,突然的创伤、意外事故的发生,造成了终生的残疾,后天的肢体残疾造成了一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悲观厌世的心理,易产生不安、焦虑、抑郁、轻生的念头,护士要经常关心并帮助他们,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使患者变悲观失望为主观努力,勇敢地面对现实,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人的心理因素与疾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因素对肢体残疾的预后和康复的效果截然不同,随着肢体残疾的逐渐好转,情绪的逐渐稳定,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训练、ADL训练,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通过心理康复从而达到肢体残疾的功能康复。

    7  健康指导

 (1)带石膏固定出院者,应定期来院拆石膏。(2)带外固定支架出院者,每月定期随访1次,并注意保持钉孔的清洁和干燥。(3)按医嘱定时服药。(4)继续加强主动和被动运动,并逐渐加大运动幅度和量,直至手的功能恢复为止(肌腱损伤手术后,以主动锻炼为主;周围神经损伤手术后,以被动锻炼为主)。(5)定期门诊随访检查,如有特殊情况,随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刘宁建,杨绍安,李松建,等.断指再植的临床经验与体会.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3,26(2):138-139.


(本文编辑:江 宇)


作者单位:445300 湖北建始,建始县人民医院骨科

作者: 向大香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