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8期

不同部位皮下注射长效干扰素对皮肤副作用的比较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减轻皮下注射长效干扰素对皮肤的副作用。方法收集50例接受长效干扰素抗病毒的患者,分别采用三角肌下缘和脐周皮下注射,并观察皮肤的反应。结果采用三角肌下缘与脐周皮下注射的患者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2%和4%(P0。结论选择脐周皮下注射长效干扰素的病人皮肤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明显小于采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减轻皮下注射长效干扰素对皮肤的副作用。方法 收集50例接受长效干扰素抗病毒的患者,分别采用三角肌下缘和脐周皮下注射,并观察皮肤的反应。结果 采用三角肌下缘与脐周皮下注射的患者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2%和4%(P<0.05),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选择脐周皮下注射长效干扰素的病人皮肤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明显小于采用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的病人。

【关键词】  三角肌下缘; 脐周;皮下注射; 长效干扰素

随着医学的日益发展,一种强效的新型抗病毒药物“长效干扰素”已广泛用于临床,长效干扰素其不容置疑的优点就是抗病毒力强,作用时间较持久。但是它与其他普通干扰素一样也有较多副作用,其中较普通干扰素更为突出的就是皮肤过敏反应。因此,如何降低使用长效干扰素产生的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是我们护理人员值得重视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将我科采用长效干扰素治疗的患者50例,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25例,甲组采用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乙组采用脐周皮下注射,频率均为每周1次,观察期为1个月。详见表1。表1 三角肌下缘与脐周皮下注射长效干扰素皮肤发生过敏反应的比较 (例)注:甲、乙两组皮肤过敏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 结果

  参加对照观察的人数分别为25例的两组病人中,甲组有8例发生注射部位红肿,并伴有密集的皮疹及痒感,其中1例还出现了全身散在不规律的红肿皮疹团块,同时也伴有难以忍受的痒感[1]。而乙组有1例在注射点周围发生了红肿,皮疹不明显,无痒感。

  3 讨论

  长效干扰素作为一种新型的作用效果强大的抗病毒药物,对于许多慢性肝病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现临床主要用于乙、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但它与其他干扰素一样,也有不少副作用,而表现在皮肤上的副作用主要有穿刺点周围红肿、皮疹及痒感。重者可出现全身皮疹、瘙痒等。为了减轻这些副作用,我们通常会在注射后交待患者不要抓挠注射点周围皮肤,禁止局部热敷穿刺点,必要时征求皮肤科医生意见,局部涂抗过敏药膏或口服抗过敏药,以减少皮肤不适及局部皮肤感染的发生。通过长时间使用长效干扰素,我们也不断总结了一些经验,在收集的50例患者中,采用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与脐周皮下注射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2%和4%。在脐周皮下注射产生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低的原因,从皮肤解剖学来看,是因为脐周皮肤较三角肌下缘皮肤薄,其中所含神经纤维较少,结缔组织较稀松,相应的药物刺激的神经数更少,注射进针时疼痛减轻;而进入皮下,脐周较三角肌下缘毛细血管更为丰富,药物吸收更快、更良好,停留在局部的时间也相对缩短,对皮肤刺激的时间也相应缩短,所以发生皮肤过敏反应的几率也大大降低[2]。因此,在使用长效干扰素时,采用脐周皮下注射较优于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这对我们临床上能更好地降低使用长效干扰素的副作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7-258.

  2 陶宇.药物皮肤反应的新类型.中国医学杂志,2008,6(4):42-43.

  

作者: 左青秀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