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19期

冷疗在骨折早期治疗的初步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骨折早期治疗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后的肿痛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如在损伤后第一时间内采用冷敷处理,可有效地减轻肿胀和疼痛。冷敷可使微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减少出血,减慢神经传导速率,麻痹局部末梢神经,降低组织温度及细胞代谢具有止血、止痛、消肿的作用。1对象选择冷疗系统共治疗四肢骨折病人268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冷疗;骨折早期治疗

  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后的肿痛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如在损伤后第一时间内采用冷敷处理, 可有效地减轻肿胀和疼痛。冷敷可使微血管收缩, 通透性降低, 减少出血, 减慢神经传导速率, 麻痹局部末梢神经, 降低组织温度及细胞代谢具有止血、止痛、消肿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冷疗系统共治疗四肢骨折病人268例,男152例, 女116例;年龄13~70岁, 尺桡骨骨折62例, 肱骨骨折43例, 股骨骨折58例, 胫腓骨骨折105例。均为外伤后入院, 入院时间0.5~6h。病例选择符合以下条件:(1)12h内有明显的创伤史;(2)闭合性损伤;(3)无冷疗禁忌证及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为创伤后2~6h内进行冷疗,3h/次,q4h, 疗程3天; 对照组为创伤后2~6h内冷敷30min/次,q4h,疗程3天。

  1.3 疼痛及肿胀评分标准

  根据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法(NRS)记录疼痛程度,患者自己圈出的数字即是疼痛得分, 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微疼痛,4~6 分为中等疼痛,7~9 分为重度疼痛,10 分为最剧烈疼痛。无肿胀为0 分;轻微肿胀为2 分;有明显肿胀,皮纹尚存在为4 分;有明显肿胀,皮纹消失为6 分;重度肿胀,皮肤上出现水泡为8 分;极度肿胀,触之坚硬为1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性别经χ2 检验,年龄经t检验,P>0.05,组间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两组冷疗后皮肤温度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皮温差异比较

  3 讨论

  3.1 冷敷有效地减少皮肤水泡的出现

  骨折后因软组织损伤,患肢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 伤后48~72h是水肿高峰期,常会出现张力性水泡, 而出现皮肤水泡是手术的禁忌证。冷敷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减少渗出及水泡的形成, 以达到消肿的目的, 为提早手术争取了时间[2]。

  3.2 有效达到止痛、止血作用

  骨折时, 骨髓、骨膜及周围血管破裂出血及软组织损伤后出现局部肿胀, 可出现剧烈疼痛。冷敷降低了末梢神经的敏感性, 刺激皮肤的冷感受器, 引起血管收缩, 改变血管的通透性, 达到止血、减轻炎性水肿及渗出作用, 解除由充血肿胀压迫所致的疼痛[3]。

  3.3 冷敷作为骨科一项常用的护理措施

  要及时评估患者的冷敷情况,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使用前要认真耐心向患者解释冷敷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使用中严密观察冷敷局部的血运、感觉及全身情况。认真细致倾听病人的主诉,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4 冷疗方式选择

  两种不同用时的冷疗方式治疗后创伤处皮肤温度均能处于10℃~15℃之间。冷疗时间长能保证皮肤温度长时间(冷敷期3h)处于低温状态,又能避免因间断期过长, 皮肤温度上升过高而导致局部组织充血、出血、疼痛加重的情况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患者乐于接受,止痛消肿效果明显提高。长时间冷疗方式在临床使用仍有一定局限性。对于冷过敏者,冷疗可导致皮疹、关节疼痛、肌肉痉挛等,因此应禁用;对于肿胀度达3分的患者,外敷时应用毛巾包裹冰袋,防止温度过低导致冻伤。何为最佳的治疗时间,这仍需我们进一步探讨[4]。

【参考文献】
   1 刘晓光. 冷疗法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福建体育科技, 2006,(2):26-28.

  2 张鲁平. 冷疗在运动损伤中的疗效观察. 职业与健康, 2005,(9):1313-1314.

  3 邱卓钢, 詹莉, 邱宝华. 冷疗在运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医学新知杂志, 2004,(3):192-193.

  4 黄德清. 冷疗和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体会. 中国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2,(7):430-431.

  

作者: 张 穗作者单位: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