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5期

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40例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护理颅底骨折(fractureofskull)以线形骨折为主,因骨折线常通向鼻窦或岩骨乳突气房,由此分别与鼻腔或外耳道相通,故颅底骨折后容易出现脑脊液耳鼻漏。又因颅底骨折复杂,常合并脑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颅内感染,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护理

  颅底骨折(fracture of skull)以线形骨折为主,因骨折线常通向鼻窦或岩骨乳突气房,由此分别与鼻腔或外耳道相通,故颅底骨折后容易出现脑脊液耳鼻漏。又因颅底骨折复杂,常合并脑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若处理不当, 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颅内感染,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笔者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患者40例,经过严密的观察和护理,无1例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5岁,平均38.1岁。脑脊液耳漏22例,脑脊液鼻漏13例,脑脊液耳鼻漏5例,均经葡萄糖定量测试,证实漏出液为脑脊液。

  2治疗方法与结果

  本组均行非手术治疗,由于早期护理措施得当,仅1例出现脑脊液耳漏迁延至15天愈合,其余约在1周内愈合,无一例感染。

  3病情观察

  3.1准确判断漏出液是否为脑脊液正常脑脊液为清水样,无色透亮。脑外伤时,血性脑脊液易与耳鼻道损伤所致的出血混淆。当不能确定漏出液是否为脑脊液时,可通过下列方法鉴别:(1)脑脊液含糖量较高,可用尿糖试纸测定;(2)收集血性漏出液观察,血性脑脊液多不易凝固;(3)部分颅底骨折患者,鼓膜仍完整时,脑脊液可经耳咽管流至咽部,患者可自觉有咸味或腥味液体咽下;(4)伤后早期脑脊液与血液相混时用尿糖试纸测定血糖量则不可靠,遇此情况,可将脑脊液滴在纱布上,若含有脑脊液就会在血迹外出现黄色浸渍环。另外,被脑脊液浸湿的纱布,不像被鼻涕或组织渗出液浸湿的那样干后变硬的现象,这也可作为鉴别脑脊液漏的一种简便方法[1]。

  3.2颅内低压的观察一般对于脑外伤患者,护士往往警惕高颅压的症状和体征,而对于低颅压的重视不够,值得注意的是,脑脊液流出量较多时,尤其是在摄入不足,频繁呕吐、体温升高的情况下,可出现颅内低压综合征。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呕吐,反应迟钝、嗜睡等,很容易与颅内压增高相混。因颅内压高和颅内压低的治疗不同、护理不同,所以正确区别很重要。鉴别可见表1。表1高颅压与低颅压的鉴别

  3.3颅内感染的观察颅内感染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为及时发现颅内感染,护理上要特别注意体温变化,根据病情每日测体温4~6次,一般伤口感染者的体温不超过38.5℃,3日左右即可恢复正常。如体温持续不降,应排除中枢性高热和血性脑脊液刺激所引起的高热,还应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呕吐、颈强等脑膜刺激征及意识的改变等颅内感染的症状。

  4护理

  4.1加强耳鼻护理,预防颅内感染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时,属隐性开放性骨折,护理不当可引起颅内感染。本文采取的措施是每日2~3次以0.5%碘伏棉签消毒外耳道或鼻前庭,同时避免棉签过湿导致液体逆流颅内;在外耳道口或鼻前庭处放置疏松无菌干棉球以吸附漏出的脑脊液,棉球浸湿及时更换,记录24h浸湿的棉球数,并由此估算漏出脑脊液的量;禁忌对鼻腔、耳道的堵塞、冲洗和滴药,脑脊液鼻漏者,严禁经鼻腔置胃管、吸痰及鼻导管吸氧,采取面罩给氧;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以免颅内压突然升降导致气颅及加重脑脊液漏;禁忌做腰椎穿刺;按医嘱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预防颅内感染。同时要加强口腔的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0.02%呋喃西林或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护理两次,减少感染机会。本组40例患者无1例出现感染。

  4.2保证正确卧位,促进漏口早期闭合有脑脊液外漏时,要维持特定的体位,其目的是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膜破损处,有助于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前颅窝骨折且神志清醒者给予半卧位,昏迷者抬高床头30°,患侧卧位;中、后颅窝骨折者卧于患侧。个别患者感觉疲劳时 ,可能不愿采取头高位 ,此时 ,应耐心的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待脑脊液鼻漏停止后3~5天,可采取自动体位[2]。本组3例患者通过对其体位的及时调整,使其漏液得到控制,漏口愈合。

  4.3低颅压患者的护理对于低颅压的患者,除做好心理护理以外,要给予饮水、静脉补充液体。一般采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滴,以增加血容量,并需补充电解质,改善细胞内环境,促进脑脊液生成,纠正低颅压。本组1例患者由于出现脑脊液耳鼻漏,且脑脊液漏出量多, 于入院第2天出现意识淡漠、头痛、头昏、视力模糊、尿量减少等低颅压症状,立即取头低足高位,增加静脉补充液体量,患者低颅压症状缓解。

  4.4饮食护理 颅底骨折患者要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软食,不宜进食刺激性和坚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宜少量多餐。多吃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便秘者采用开塞露低压灌肠,以免用力排便增高颅内压,同时采用腹部按摩、指压法、温水足浴疗法、心理疏导等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便秘。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勿饮浓茶、咖啡、可乐等兴奋大脑的饮料。

  4.5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颅底骨折患者一般表现为两种心理状态:出现脑脊液外漏、颅神经损伤等症状时,患者大都十分恐惧;而轻症患者对疾病缺乏足够的重视,表现为不以为然。在住院治疗期间,需长时间卧床,日常活动受到限制,治疗费用高,患者往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护士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使其了解颅底骨折的自然病程、预后等,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4.6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应告诉患者或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勿挖耳、抠鼻,也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或打喷嚏,以免鼻窦或乳突气房内的空气被压入或吸入颅内,导致气颅和感染;多食芹菜、豆制品、芝麻、香蕉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并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8h/d;劳逸结合,可进行散步、慢跑等运动,以不感到头痛、头晕为宜;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外力的碰撞;如有剧烈头痛、眩晕、呕血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服药,勿自行停药或擅自减量;出院后1个月来院复查。由于颅骨的愈合多属纤维性愈合,线形骨折后,小儿约需1年,成人则需25年才可望达到骨性愈合。所以颅底骨折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技术性和科学性很强,牵涉面很广,需要有一个综合的护理方案,采取预见性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病情,从而加快颅底骨折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琼,石利平,季小平,等.外伤性脑脊液漏治疗体位的探讨.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8,5(1):16-17.

  2温兰英,胡丽茎,龚未池.106例颅底骨折并发鼻出血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9,4(9):202-203.

  

作者: 张彩玲作者单位:234000 安徽宿州,宿州市立医院神经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