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7期

雷尼替丁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脑出血患者易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导致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0~2003年应用雷尼替丁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重症脑出血病例选择标准(1)经颅脑CT检查,符合脑出血改变,出血量≥50ml,或脑干出血。2应激性溃疡诊断标准因重症脑出血者不能耐受胃镜检查,因此,......

点击显示 收起

  脑出血患者易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导致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0~2003年应用雷尼替丁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重症脑出血病例选择标准  (1)经颅脑CT检查,符合脑出血改变,出血量≥50ml,或脑干出血。(2)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或瞳孔改变。所有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预防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4~78岁。对照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42~81岁。

  1.2  应激性溃疡诊断标准  因重症脑出血者不能耐受胃镜检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以临床表现为主要标准:(1)有引起应激性溃疡的重症脑出血病。(2)既往无消化性溃疡病史。(3)急性脑出血发生1~14天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1)降颅压、抗脑水肿,选用甘露醇、速尿。(2)控制血压,选用心痛定缓释片、卡托普利、硝酸甘油。(3)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雷尼替丁0.1g静滴,每日早、晚1次,14天为1个疗程。

  1.4  疗效  预防组35例,14天内发生应激性溃疡5例(呕血2例,潜血3例),发生率14.3%;对照组24例,14天内发生应激性溃疡6例(呕血4例,柏油样便1例,潜血1例),发生率25.0%。两组资料经卡方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讨论

  重症脑出血易合并应激性溃疡、应激性高血压、肺部感染、心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多器官损害。器官损害多在病后2周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越重,并发器官损害越多,病死率也越高,器官损害和脑卒中后脑损害程度成正相关。因此,脑出血患者在治疗上除降低颅压,抗脑水肿、调整血压外,防治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应激性溃疡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主要机制是丘脑下部受损。受损后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大量乙酰胆碱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增高;同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损害胃黏膜屏障;交感神经张力改变,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使胃血管收缩,黏膜缺血,胃黏膜血流减少,使胃黏膜屏障受损加重。病情重,累及脑干时,造成内脏血管舒缩障碍,使胃黏膜屏障受损进一步加重,产生应激性溃疡。雷尼替丁是H2受体阻滞剂,能抑制基础胃酸分泌,使充血、水肿及浅表性胃黏膜病变迅速恢复;可增加胃黏膜血流,对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血流减少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保护血管结构的完整和正常来完成。本文资料表明,用雷尼替丁静滴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支持雷尼替丁能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具有降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的临床治疗效果。雷尼替丁使用时间:因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以病后2周内发生多见,故病后2周内患者均应使用。积极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减轻下丘脑干损害是防治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根本治疗措施,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雷尼替丁,则能减少脑出血时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可能,阻断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对降低脑出血病死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编辑 含  秋)

  作者单位: 255100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医院

作者: 陈永红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