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不同肺部疾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D-D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感染(PI)、败血症、肺癌和肺结核患者中的水平差异和临床意义。结论肺部感染性疾患和肺癌、肺结核等均可有血凝状态的异常,应引起临床重视。【关键词】D-二聚体。肺部感染。...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感染(PI)、败血症、肺癌和肺结核患者中的水平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COPD组564例(急发期252例,缓解期312例)、PI组227例、败血症组25例、肺癌组40例、肺结核10例和7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Di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OPD急发组、PI组、败血症组、肺癌组和肺结核组D-Di差异显著,COPD缓解组D-Di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不显著,败血症组存在D-Di、PT、APTT和Fbg的显著差异。结论  肺部感染性疾患和肺癌、肺结核等均可有血凝状态的异常,应引起临床重视。

  【关键词】  D-二聚体;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败血症;肺肿瘤;肺结核

  为探讨D-二聚体(D-dimer,D-D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感染(PI)、败血症、肺癌和肺结核患者中的水平差异和临床意义,笔者对86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4年3月~2005年8月本院检测的D-Di病例共2877例,其中合并肺部疾病病例866例。按病种分为6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各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  (略)

  1.2  方法  (1)标本为1∶9枸橼酸钠2ml抗凝血浆(采用广州阳普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2000rpm离心10min,2h内检测;(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检测采用凝固法,D-Di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3)仪器应用日本Sysmex CA-1500血凝仪,试剂应用美国Dade Behring公司生产的PT、APTT、Fbg和D-Di Plus试剂、定标液及质控品。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1.0版,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用P值表示。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OPD急发组和PI组D-Di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OPD缓解组D-Di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败血症组的D-Di、PT、APTT和Fbg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肺癌组D-Di和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T和Fbg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性(P<0.10);肺结核组D-Di和APTT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2。

  表2  不同肺部疾病D-Di、PT、APTT、Fbg比较  (略)

  3  讨论

  D-Di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其原理为Fbg在凝血酶的作用下依次脱去多肽A和多肽B,形成纤维蛋白Ⅰ和纤维蛋白Ⅱ,纤维蛋白在因子a的作用下交联在血管壁上,并被活化的纤溶酶裂解而产生特异性的降解产物D-Di[1,2]。D-Di可同时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故可作为血栓形成的明确标志,常用于DIC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并可作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鉴别指标。近期多项研究提示,D-Di在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肺部疾患、恶性肿瘤、肝炎和肝硬化、白血病、结核病等均可升高[3]。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肺部感染性疾患不仅是单纯的局部炎症反应,由于缺血缺氧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和组织因子释放,形成高凝血症和纤溶亢进,易形成微血栓及并发DIC或DIC前期[4]。凝血-纤溶异常在肿瘤生长扩散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较为复杂,包括促凝物质(组织因子、癌性促凝物等)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1刺激组织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生成]的释放、血管内皮损伤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而且不同肿瘤机制也不尽相同[5]。在肿瘤治疗中,血浆D-Di的变化有提示预后和治疗效果的意义[6~8]。败血症则存在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均被激活而导致血凝状态严重紊乱。

  鉴于临床上对肺部疾病并发的凝血异常认识明显不足,故应在治疗中加强对凝血各项指标的动态观察,以减少肺栓塞和其他栓塞性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Lowe GD.Fibrin D-dimer and cardiovascular risk.Semin Vasc Med,2005,5(4):387-398.

  2  吕元,朱汉民,沈霞,等.临床实验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94-597.

  3  张海晨,沈博,宋云霄,等.850例脑血管病D-二聚体、Fbg和APTT水平差异及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5,4(2):149-151.

  4  杜娟,邓冰,董亚琼,等.肺部疾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及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临床内科杂志,2001,18(4):287-288.

  5  李家增,王鸿利.血栓与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3,351-354.

  6  李光辉,王志新,陈幸华.359例肺癌患者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1999,3(4):158-159.

  7  王明山,陈晓东,陈少贤.肺癌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临床检验杂志,1997,15(4):224-226.

  8  Buccheri G,Torchio P,Ferrigno D.Plasma levels of D-dimer in lung carcinoma: clinical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Cancer,2003,97(12):3044-3052.

  作者单位: 200031 上海,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编辑:江  枫)

作者: 张海晨陆思源宋云霄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