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4期

2型糖尿病的病原体——粗状假丝酵母菌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2型糖尿病。病原体。粗状假丝酵母菌。解脲支原体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失调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病原体;粗状假丝酵母菌;解脲支原体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失调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糖原的合成与葡萄糖的氧化速度缓慢,血中的葡萄糖积蓄,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时,尿中就会出现葡萄糖。2型糖尿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经过长期的慢性过程,病情不断发展,便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2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其说法不一,笔者从感染角度出发,对2型糖尿病进行了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经过8年的工作,终于取得结论性成果,即2型糖尿病血中可以检出粗状假丝酵母菌,粗状假丝酵母菌可以引起糖尿病,粗状假丝酵母菌是2型糖尿病的病原体。

  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有解脲支原体的感染。解脲支原体的感染可能与晚期的肾损害有关。

  1 粗状假丝酵母菌

  1.1 形态、大小、染色性 形态呈多样性,有球形、杆状、棒状、梭状、枇杷果状、丝状等。小的约1μm,大的可达50μm,线形的可到100μm以上。常见为2~3μm。排列为单个、成双、葡萄状、链状。形态与大小的不同与个体发育阶段、培养基的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在营养充足的液体培养基内,形态呈周期性变化,一个生殖周期大约为7天。在陈旧的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芽孢。革兰染色为阳性,但在繁殖初期和裂殖子释放后的母体,革兰染色可是阴性。

  1.2 生长繁殖 生长靠延伸和膨大。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繁殖方式为二分裂、四分裂,在液体培养基内的繁殖方式为出芽和裂殖,一个菌体成熟后可形成数个到十多个甚至更多的裂殖子,每一个裂殖子就是一个新的菌体。出芽部位一般在菌体的极端。生活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内期,还需进一步证实。

  1.3 培养特性 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上即能生长。需氧。在培养过程中能产生浓厚的酵母气味。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为白色或米黄色,中央隆起,乳酪状,菌落大小差异较大,经2~3天培养,可形成2~4mm直径的菌落。

  1.4 生化特性 尿素试验阳性,不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

  2 致病性和致病机制的探讨

  动物实验证明,给家兔耳静脉注入一定量的粗状假丝酵母菌,可以导致家兔的糖尿病。人的感染途经根据病史追究,可能与长时间的静脉开放(打点滴),以及慢性牙龈出血性疾病有关。人的感染与机体的免疫力有关,曾经将菌液加入到健康人的抗凝血中,培养4h后发现血中嗜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有粗状假丝酵母菌的芽孢。另外,将健康人的血液1~2滴,滴到刚接种粗状假丝酵母菌的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24h,可以看到血滴周围有较大的抑菌环。由此分析,人感染糖尿病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关。

  文献记载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没有明显的病理改变,胰岛的分泌功能正常,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与正常人差别不显著。那么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机制究竟在哪里?笔者在体外实验证明,粗状假丝酵母菌的代谢产物能抑制酶的活性,使葡萄糖的氧化速度减慢。同样浓度的葡萄糖,在同一条件下反应到终点,其试验管所需的时间要比对照管延长50%。在体内,粗状假丝酵母菌的代谢产物改变了体液的性质,使参与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的各种酶的活性不能充分发挥,糖原的合成与葡萄糖的氧化速度就会受到影响。粗状假丝酵母菌对糖代谢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化学的,也可能是物理的。因为糖原的合成,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过程需要数十种酶来催化反应。其反应的速度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的。如果酶活性受到抑制,血糖浓度就自然会升高。

  3 敏感药物与治疗

  粗状假丝酵母菌对咪唑类药物均敏感,首选益康唑,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庆大霉素、氯霉素均可选用,抗生素与抗真菌药联合应用效果更佳。由于该菌生长繁殖的周期性,治疗应采用间歇疗法,5~7天为1个疗程,间歇5天为宜,药物的选择最好经过实验室的药敏检测。

  4 2型糖尿病和解脲支原体

  研究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解脲支原体的感染,解脲支原体虽然不是2型糖尿病的病原体,但它可以引起肾脏的慢性炎症,与晚期的尿毒症有关。在治疗粗状假丝酵母菌时应兼顾对解脲支原体的治疗。

  

作者: 任万明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