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

硬结性皮肤结核病1例

来源: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摘要:硬结性皮肤结核即硬结性红斑,亦称硬红斑(erythemainduratum)。双小腿屈侧下部出红斑结节4年。4年前无意发现左小腿屈侧下部先出约胡桃大硬结,自觉症状不著,未引起重视,结节渐有所增大,除行路多时觉有点酸胀痛外,另无其他不适。时隔2~3个月,又从右小腿屈侧出相似结节,在当地卫生院诊治,采用中西药治疗(药名不......

点击显示 收起

  硬结性皮肤结核即硬结性红斑,亦称硬红斑(erythema induratum)。笔者遇到1例,临床症状典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2岁。双小腿屈侧下部出红斑结节4年。4年前无意发现左小腿屈侧下部先出约胡桃大硬结,自觉症状不著,未引起重视,结节渐有所增大,除行路多时觉有点酸胀痛外,另无其他不适。时隔2~3个月,又从右小腿屈侧出相似结节,在当地卫生院诊治,采用中西药治疗(药名不详)效果不著。结节有时可破溃,时轻时重,长时不消,但患者能劳动,饮食起居如常。因条件所限,无法确定诊断,遂于2004年5月来求诊我院门诊。平素体健,无急慢性传染疾病,家族无类似皮肤疾病,但其生母曾患慢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史。体格检查:神志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胸廓对称,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发现。X线胸部透视:双肺上叶点片状阴影,部分钙化。腹平坦,肝脾未触及,也无压痛,四肢骨关节正常。B超:肝、胆、脾、胰、肾、子宫均正常。皮肤科情况:双小腿下1/3屈侧见铜币至孩掌大红斑结节,色暗红,部分中央破溃结黑褐痂,部分结节表面被覆灰白色圈状鳞屑,触诊坚硬,轻度压痛(见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结核菌素(PPD)试验呈阳性,血沉(ESR)25mm/1h,梅毒血清反应(RPR)呈阴性。

    临床诊断:硬结性红斑。病理检验:病变主要在皮下脂肪组织,呈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间有结核结节及大小不等干酪样坏死区。HE染色×60。见图2。病理诊断:符合临床诊断。治疗:采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100mg,口服3次/d,维生素B6 20mg,3次/d,链霉素0.5g肌注,2次/d,经3个月随访,皮损完全吸收痊愈。

    2  讨论

    解放前我国贫穷落后,缺医少药,人民生活饥寒交迫,结核病较多,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由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科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力开展对结核病的防治,卡介苗(BCG)的预防接种,生活改善提高,认真贯彻防治结合的医疗方针,使结核病明显地减少,皮肤结核病多年来难以见到。

    本病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理组织,诊断不难。但应与结节性红斑相鉴别,后者好发于青年女性,以小腿伸侧为主,表现为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红斑结节,数目多、色鲜红,自觉疼痛,压痛明显,但结节无破溃,病期短,抗炎镇痛有效。病理组织系非特异性血管炎性改变,无结核结节。

    但20世纪80年代后期实施对外开放,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大政方针,旅游事业兴旺发达,人流往来频繁,结核病又有增多趋势。故为了控制结核病的流行,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定期健康检查,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愈,以减少或杜绝皮肤结核病的再现。

    【参考文献】

    1  王光超.皮肤病及性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34-235.

      作者单位: 1 730000 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2 730000 甘肃兰州,兰州仁祥诊所


  (编辑:周  蕊)

作者: 石仁琳,王珊珊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