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期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和治愈率。结果收治MVT患者11例,其中2001~2003年5例,死亡1例(全部小肠坏死),2003~2005年6例,行早期溶栓治疗,均临床治愈。结论随着对MVT认识的不断提高,各种诊断技术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愈率将有很大提高,MVT治疗困难的局面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和治愈率。方法 对11例MVT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其他文献的报道进行分析。结果 收治MVT患者11例,其中2001~2003年5例,死亡1例(全部小肠坏死),2003~2005年6例,行早期溶栓治疗,均临床治愈。结论 随着对MVT认识的不断提高,各种诊断技术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愈率将有很大提高,MVT治疗困难的局面将得到改善。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是一种少见的急腹症。最早由Elliot[1]在1895年首先报道,1935年由Warren和Eberhardt[2]总结并确立了临床上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疾病。1994年前MVT仍然是致死性疾病,其死亡率达27%[3]。MVT是一种肠系膜静脉阻塞性疾病,常累及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受累十分罕见。发病率较低,因其症状不典型、辅助检查较少,早期诊断较困难。尤其在基层医院对本病认识不清,所以误诊率较高,吉林省人民医院从2001~2005年共收治11例MVT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35~74岁。平均(50±3.6)岁。病程为1周~1.5个月。

    1.2  临床表现  本组11例均以腹痛病史入院,入院前病史2~7天,起病初为隐痛或阵发性腹痛,可自行缓解,逐渐加重,后期腹痛无缓解,其症状有类似肠梗阻表现,即腹痛、腹胀、白细胞计数增高、X线腹透可见液平。早期无腹膜炎表现,虽然腹痛剧烈(呈绞痛),但腹部体征极轻,腹软、全腹无压痛、无腹膜炎表现,腹穿阴性。后期为腹膜炎表现,腹穿可有血性腹水,腹水镜检可见脓球。

    本组11例中均有厌食、腹部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6例伴有恶心呕吐,3例呕吐咖啡样物,2例便血,5例体温在38 ℃以上。

    本组11例中有伴发疾病占54.5%,其中血栓性静脉炎2例,急性胰腺炎1例,门静脉高压症2例,阑尾炎术后1例,11例腹胀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例有中毒性休克表现,并且腹腔穿刺均抽出血性腹水。

    1.3  治疗方法  2001~2003年5例(4例行开腹手术、1例行抗凝治疗),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全部小肠坏死,无法进行肠切除。2003~2005年6例(1例行开腹手术、5例行抗凝治疗)。本组中6例是通过各种辅助检查早期诊断,同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均达到临床治愈。

    1.4  结果  术中均见腹腔积液(呈血性),小肠肠管呈不同程度肠壁水肿、肠壁变硬、出血及坏死,相应肠系膜水肿增厚、肠系膜静脉内血栓形成。肠切除段可见肠黏膜糜烂、脱落、坏死。

    2  讨论

    2.1  病因  MVT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直接导致MVT的病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4]。原发性MVT可能为早期对蛋白s和c、抗凝血酶Ⅲ缺乏等疾病的认识不足,继发性MVT主要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周围静脉炎、腹腔炎性疾病、腹部损伤、腹部手术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使用口服避孕药物等[5]。

    2.2  诊断

    2.2.1  临床症状  由于MVT的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无明显的特异性,早期诊断较为困难,MVT发病后有一明显的变化,就是早期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不符,即患者表现腹痛为剧烈腹痛,但查体腹部体征不明显,由于剧烈的腹痛与较少的腹部体征形成鲜明的对比,通常使外科医生难于作出准确的判断,而此时多数为肠管生存的可逆期,同时也是最佳的处理期,当患者出现腹膜刺激征、腹胀、肠鸣音消失、发热、甚至中毒性休克时,提示病变进入肠管生存不可逆期,受累肠管发生坏疽,甚至穿孔。显然在该期内进行外科处理是较为棘手和被动的,同时还将可能引发后续的系列问题,如肠营养、短肠综合征等。因此对于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的外科干预至关重要。对于这类患者应提高警惕,怀疑是否为MVT的可能。也可行试验性治疗,给予阿托品0.5 mg、罂粟碱30 mg肌注,一般患者腹痛不缓解或缓解时间很短。

    2.2.2  辅助检查  MVT没有特异性的检查,只能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的非特异性检查进行综合的判断。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可溶性降解产物,为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在血栓栓塞时因血栓纤维蛋白溶解使其血浓度升高[6]。D-二聚体的测定在诊断肺动脉血栓方面目前已经达成共识。在MVT方面D-二聚体的增高,尤其是在急性期明显增高可达10~20倍[7]。并且根据张玥[8]等人的报道D-二聚体的测定可作为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异性指标,而且在临床治疗中可作为疗效判断及治疗方案调整的可靠依据。尽管D-二聚体不是血栓的特异性指标,但其指标的急剧升高对诊断血栓有意义,所以我们在排除其他部位形成血栓的可能性前提下、有急腹症的表现并伴有D-二聚体的急剧升高(5倍以上),考虑为MVT。

    血清酶学的变化:张福先教授[9]在做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动物实验中静脉组(阻断肠系膜上、下静脉)的结果显示:在肠缺血3 h后ALT、AST、ALP、γ-GT、LDH 均有明显升高,这无疑有助于MVT的早期诊断,而此时的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一般无阳性结果。

    影像学检查: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CT检查有助于MVT的诊断。Mark教授[10]认为当急腹症被怀疑是早期血栓形成MVT时,CT扫描是最主要的诊断手段。增强CT检查可见肠系膜静脉或门静脉内低密度血栓影像,肠壁增厚、肠腔大量积气,即“靶样征”或“轨道征”。有条件的医院一旦怀疑有MVT的可能,也可行腹部血管造影检查,帮助诊断。见图1、图2(略)。

    彩超检查:由于MVT后期多伴有门静脉血栓,所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MVT上可起到积极的作用,是诊断MVT的无创检查之一。

    2.3  治疗  根据Laurent Brunaud教授在急性MVT非手术治疗方面报道[11],急性MVT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生存率是近似的,对于非透壁性肠梗塞而言,单纯的抗凝治疗是可逆的。在张福先教授[9]的实验中我们也看到:阻断肠系膜上、下静脉后6 h内死亡,而临床上患者往往发病几天,此次实验是静脉急性的完全阻断,临床患者则是血栓缓慢形成,并且常累及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受累十分罕见,而这一结果使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去进行诊断和治疗。所以MVT的治疗在于早期治疗,同时早期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是否有后期并发症的存在。张健等[12]报道了早期诊断溶栓治疗MVT 17例均获成功。而且本组6例均是早期诊断,并且进行抗凝、溶栓治疗,获得良好的结果。

    2.3.1  保守治疗(抗凝、溶栓)  对于MVT诊断成立,或经过排除法去除其他腹部疾病的情况,高度怀疑为MVT时,要尽快、尽早地进行溶栓、抗凝治疗。给予尿激酶50~100万u/d,常规肝素5000 u bid 静脉滴注或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改善循环药物。用药期间监测患者的血小板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使其控制在用药前2~2.5倍。抗凝治疗时间在2周内,溶栓时间在5~7天。在保守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同时监测D-二聚体的改变。若病情好转则继续治疗,一旦腹部体征加重、腹膜刺激症状出现、腹膜炎发生、腹穿抽出血性液体,说明肠管发生坏死,应立即手术治疗,以防坏死逐渐扩大或毒素吸收加重病情。

    2.3.2  手术治疗  对已有坏死的肠管应行肠切除手术,切除肠管距离病变范围应大于20 cm,并扇形切除对应的肠系膜以防血栓残留并蔓延,继续发生肠管坏死。对于肠管处于水肿、变性严重,但还未坏死,可将肠系膜血栓取出,留置溶栓导管进行溶栓,肠管部分留置于腹壁,观察肠管的变化,一旦坏死二次切除,如果血运恢复则可将肠管保住。

    2.3.3  手术后治疗  无论是否切除肠管,术后均应给予抗凝、溶栓治疗,一是预防其他肠管再次发生MVT,二是预防其他部位继发血栓形成,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总之,随着对MVT认识的不断提高,各种诊断技术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MVT的早期诊断率将大大提高,MVT治疗困难的局面将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Elliot JW.The operative relief of gangrene of intestine due to occlusion of the mesenteric vessels.Ann Surg,1895,21:9-23.

2 Warren S,Eberhardt TP.Mesenteric venous therombosis.Surg Gynecol Obstet,1935,61:102-121.

3 Robert Y,Rhee MD,Peter Gloviczki.MD.Mesenteric venous therombosis-still a lethal disease in the 1990s.J Vasc Surg,1994,20:688-697.

4 王荫槐,何三光,段志泉.现代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31(4):314-315.

5 宋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治进展.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1,28(5):280-283.

6 张福先.肺动脉栓塞的预防与诊治进展.全国静脉外科论坛,2003,68.

7 李延林.肠系膜静脉血栓时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黑龙江医学,2004,28(2):128.

8 张玥,侯玉芬.D-二聚体在急性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治中变化规律的研究.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2005,101-102.

9 张福先,张昌明,胡路.血清酶谱检查在家兔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中华外科杂志,2005,7:430-432.

10 Mark D,Morasch MD.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a changing clinical entity.J Vasc Surg,2001,34:680-684.

11 Laurent,Brunaud MD.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case for nonoperative management.J Vasc Surg,2001,34:673-679.

12 张健,王玉波,张强,等.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非手术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4):220-222.


作者单位:130021 吉林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急诊外科)

作者: 吴杰,王中林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