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1期

基层影像人才的状况及培养浅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基层影像人才的状况及培养浅析(pdf)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到20世纪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包括常规X线诊断、超声诊断、核素显像诊断、CT和MRI诊断等在内的完整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特别是近30年来影像设备在不断的改进及完善,检查及技术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素质及较广的知识面。我校......

点击显示 收起

    基层影像人才的状况及培养浅析 (pdf)

    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到20世纪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包括常规X线诊断、超声诊断、核素显像诊断、CT和MRI诊断等在内的完整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特别是近30年来影像设备在不断的改进及完善,检查及技术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素质及较广的知识面。我校多年来致力于基层医院影像人才的培养,现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做如下分析,以提高日后教学及从业人员的水平。

    1   存在的问题

    随着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集形态、功能和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但目前基层医院影像科室及从业人员存在以下问题。

    1.1   设备使用受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由于检查设备的计算机程序及应用均是英语,而基层从业人员大多为中专学历,英语、计算机基础较差,不能正确阅读说明,对原理、流程掌握不精确,使机器的使用受限,许多潜在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1.2   与临床医生沟通困难   从业人员学历低,临床专业基础功底差,再加上基层日常工作繁忙,学习无动力,对病理学、生理学、临床各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步骤及治疗原则等知识缺乏,故很难与临床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合起来,与临床医生沟通困难,对于完成完整、规范的影像诊断结果。在影像诊断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的今天,目前从业人员很难担负架起两者之间桥梁的重任。

    1.3   与临床科室脱节   临床医生申请单的病史描写简单,从业人员检查前对病例了解不够,诊断报告发出后与临床医生相互不通信息,致使临床医生不能有效地解读和利用报告提供的信息,而影像医生也不了解病理及治疗结果,使影像诊断与临床脱节,将两者密切结合,可使影像诊断结果更合理,更能验证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

    1.4   环境差、工作热情低   单位领导注重经济效益,对防护及设备维修投入少、效果差,导致从业人员尤其是放射工作人员受辐射大,情绪消极,缺乏敬业精神,当然这与基层资金短缺相应部门投入少,医院经营困难有关。

    1.5   对实施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缺乏重视   技术工作不能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这与基层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1.6   信息落后   缺乏利用Internet获得影像信息的意识。

    2   对策

    2.1   医院方面,重新认识影像诊断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医学影像诊断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是医院中作用特殊、任务重大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室,所以领导不能只要求临床医生的学历,影像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及学历是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才能使影像诊断人才与医院发展同步。

    医院的医疗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水平,所以,提高诊断水平在基层医院尤为突出,医院科室建设又分为两类:临床与诊断,诊断水平将左右临床治疗,先进的影像检查可更多的为临床提供人体的信息,而目前影像学除准确及时地提供疾病的定位、定量、定性诊断外,还要进行疾病的治疗,即介入医学,所以专业程度高,涉及知识面广,要求影像科室要有能担负这种职能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彻底改变世俗长期遗留下的对影像工作的偏见(不重视、工作累、收入少、对身体有害等),提高医学毕业生从事影像工作的积极性。只有充分认识和评价影像学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进一步做好从业人员的建设培养工作。

    2.2   加强在校影像学生基础的训练,培养在职从业人员的水平   我校较早就开始了放射专业、影像专业的招生,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基层影像工作的第一线,目前临床医学的发展对影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英语及计算机学科的学习,提高各基础医学学科的理论水平,其中较重要的有人体解剖学,它关系到日后工作中对疾病影像的准确定位。在教学与实习过程中,不断强化理解病变影像分析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之间的关联,对影像诊断上的“同病异影”或“异病同影”现象有足够的认识。

    教学及毕业实习阶段均要重点突出,合理安排学习及工作,常规X线诊断及投照、B超检查应放在重要位置,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更高层次的CT、MRI、DSA等的检查及诊断,从而掌握不同成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临床应用,提高全面观察分析的能力,以便毕业后尽快适应基层工作。

    尽管专业人才的培养日益增加,但目前基层影像人才仍很短缺,中专、大专生为主流,就其前述缺点对从业人员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快人才培养。一方面,扩大高校医学影像学招生数量,积极接受医疗系或相关专业的学生从事影像工作,并经过适时的进修和培训。另一方面,对在职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改善工作环境,激发工作、学习热情、补习英语、计算机课程。再一方面,订阅专业期刊、杂志,加强各级影像中心计算机网络建设步伐,将医院局域网与国内主干网连接,满足影像医学的远程会诊。最后,对从业人员进行轮流短期培训,开阔眼界,更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从业人员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作者单位: 054000 河北邢台,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五官及医疗技术系

   (编辑:江   宇)

作者: 张云萍,郭树怀,纪美霞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