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4期

肋骨前端骨折投照方法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第3~8肋骨前端骨折的显示,探讨切线位和展开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12例肋骨前端骨折难以显示的现象进行多方位展示,得出新方法投照经验。切线位采用仰卧位投照显示肋骨轴位,展开位采用俯卧位投照显示肋骨前端正位。结果该组病例骨折显示十分清晰,表现为骨折线、断端移位、胸膜下血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第3~8肋骨前端骨折的显示,探讨切线位和展开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12例肋骨前端骨折难以显示的现象进行多方位展示,得出新方法投照经验。切线位采用仰卧位投照显示肋骨轴位,展开位采用俯卧位投照显示肋骨前端正位。两者联合观察。结果 该组病例骨折显示十分清晰,表现为骨折线、断端移位、胸膜下血肿。其中切线位显示骨折断端的前后移位,展开位显示骨折线的宽度、断端的上下移位。所有病例均经过平片复查和(或)CT薄层扫描证实。结论 新方法应用在显示第3~8肋骨前端的骨折,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肋骨;前端骨折;X线;诊断

     平片检查是诊断肋骨骨折的主要依据,常规技术为正斜位、正切位、CT薄层扫描。某些不明显骨折经常造成漏诊、延误诊治和医疗纠纷。在工作中以第3~8肋骨前端骨折最难显示,本文探讨如何清晰显示该情况下肋骨前端骨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06年8月~2007年2月,收治的肋骨前端骨折患者共12例,均行切线位和展开位投照,其中8例行CT检查证实,4例复查平片可见局部骨痂形成而证实。男10例,女2例。年龄19~67岁,平均33岁。致伤原因:跌倒伤3例,硬物击伤4例,皮鞋踩踏伤3例,车祸伤2例。其中因工受伤7例。

    1.2  方法  所用仪器为菲利浦500 mA专用摄片机,AGFA-CR系统。CT扫描采用日立公司的PRIMA单排螺旋CT机,扫描电压120 kV,电流200 mA,层厚层距2 mm。2  结果

    该组病例常规检查显示阴性或可疑骨折,通过切线位和展开位的显示可明确诊断。肋骨前端影像清楚,12例均见骨折线,6例见胸膜下血肿,3例为不完全骨折。骨折轻微错位7例。单根骨折7例,2根骨折5例,本组病例中,骨折部位均见于第3~8肋前端。

    8例行CT薄层扫描,骨折线成斜形,轻微移位或无移位,5例见胸膜下小血肿。4例多次平片复查,局部有骨痂形成,表现为骨折线、骨膜反应和断端增生硬化。

    图1  肋骨前端的切线位投照:显示肋骨轴位,观察骨折断前后端移位和胸膜下血肿  图2  肋骨前端的展开位投照:显示肋骨前端正位,观察骨折线的宽度、断端的上下移位、骨痂形成等

    3  讨论

    肋骨弯曲斜行,容易骨折。常规肋骨摄片应行胸部正位、斜位和肋骨切线位三位投照法,肋骨的连续性显示,显露视野大;背部创伤加摄卧位膈下肋骨正位片;后肋骨折应常规CT扫描,除外肋骨头颈部骨折;严重的多发性骨折,应常规加摄左、右斜位片,多角度观察,以减少漏诊的几率[1];有条件的医院在透视下点片,也十分必要。同时应注意区别肺纹理重叠影、肋骨下缘的血管沟、骨质疏松等情况。

    第3~8肋骨前端骨折的显示是难点,现归纳如下:(1)肋骨前端的切线位:仰卧位投照,被检查侧背侧贴近床面,身体冠状面成55°~75°,压痛点成切线位,被检查侧上肢抬高抱头,中心线对压痛点并向足侧倾斜10°[2];(2)肋骨前端的展开位:俯卧位投照,被检查侧腹侧远离床面,身体冠状面倾斜角度为切线位少10°,mAs加倍[2],电压减10 kV,中心线对压痛点垂直投照。两者均加滤线器,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CT扫描作为补充,局部放标志物行2 mm连续扫描,向头侧倾斜20°,有利于骨折线的显示。但是显示有局限性,无法计数和多根肋骨骨折容易漏诊等缺点,与选择扫描区域的层面、层数、角度相关。目前多排螺旋多层面重建术(MPR)和表面遮盖法(SSD)已经克服这些问题,但价格昂贵无法推广。

    总之,合理应用各种检查手段,早期明确诊断,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惠慧,王一欣.X线诊断肋骨骨折34例漏诊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9):701-702.

2 万凯.X线诊断肋骨骨折的注意点.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2(18):100.


作者单位:325400 浙江平阳,平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作者: 郑超,阮建新,潘志才,张 洁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