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第5卷第11期

浅谈新形势下县级中医急诊医师的培训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活与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中医药表现出愈来愈大的兴趣,这不仅给中医药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给中医发展提出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县级中医急诊医师的现状,提出县级中医急诊医师专业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考核评估等,旨在探索一条适合县级中医院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随着人们对生活与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中医药表现出愈来愈大的兴趣,这不仅给中医药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给中医发展提出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县级中医急诊医师的现状,提出县级中医急诊医师专业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考核评估等,旨在探索一条适合县级中医院培训急救专业医务人员的道路,为建立县级中医急诊医师培训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医药;县级医院;中医;急诊医师;培训


    随着人们对生活及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中医药表现出愈来愈大的兴趣,这不仅给中医药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给县级中医院急诊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训县级中医急诊医师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是县级中医院急诊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旨在探索一条适合县级中医院培训急救专业医务人员的道路,为建立县级中医急诊医师培训制度提供参考。

    1  县级中医急诊医师的现状及培训的必要性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跨学科临床医学专业,旨在挽救生命、稳定病情、减少伤残,主要涉及院外、院内急救和多学科急危重病救治。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接受了急诊医学概念,急诊科规模也在逐步扩大,设备日趋完善。但由于没有规范、统一的急诊医师专业培训项目,因而急诊科专业人才缺乏,这个问题在县级中医院尤为严重。我国的县级中医院急诊科大多由其他临床科室派出医师值班,急诊科人员构成中完全固定型仅占不到10%。许多中医院急诊科工作人员由于待遇低、工作辛苦,思想不稳定,造成急诊科缺少一支稳定的技术队伍。有研究认为,每一急诊科至少需要24 h专职急诊医生,人数平均为4.7人[1]。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中医院比较重视专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高素质的中医急诊人才的培养。因此,我国的中医急诊医学发展十分缓慢,在医学界中没有取得相应的地位。目前由于我国大部分县级的院前急救单元均由县级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担任,县级中医院急诊科参与较少。但是,一所医院、一个科室要使自己的医疗水平保持在较高状态或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中医急诊医师队伍,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对院前急救的要求,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和并发症,避免一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蔓延和扩大,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因此县级中医院急诊人员应积极主动纳入现代医疗急救体系中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工作“九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把中医急症研究作为中医学术发展的突破点,从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的基本建设抓起。2004年启动了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项目,组织县级以上中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开展培训。要改变中医急诊医师“慢郎中”、“万金油”的形象,就需要抓好我国中医急诊医师的培训,提高中医急诊医师的急救技能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县级中医急诊医师专业培训的探索

    我国将实行急诊医师准入制,这对中医急症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急诊医师准入制给急诊学科一个明确的定位,有利于学科的稳定与发展。临床常见急症,大多起病急骤,变化多端,或虚实兼见,或寒热错杂,因此单纯的一法一方一药,或单用内服药物进行救治,很难快速取效,应当集各种治法之长,采取综合的抢救措施,方能迅速取效。内服与外治相结合,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将方药、针灸、推拿、情志等治疗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地运用到急症的救治当中,这是中医行之有效的经验,也是中医急症的发展方向。另外,也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急诊医学模式的轮廓,因为一个以生命支持为基础、以急危重症抢救为首要任务的跨学科、跨系统、跨专业的学科,涉及领域广泛。急诊患者就诊的随机性、病种的不确定性、病情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急诊医师应具有广博的医学知识、准确的判断能力、熟练使用急救设备的能力和救治急危重症的技能。中医急诊医生首先要掌握所有院前急救、创伤外科、复苏、中毒、急危重病医学,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确能提高疗效,是今后急症处理的必然趋势。同时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中医临床水平则是中西医结合急救医生所必备的。因此,笔者设想中医急诊医师培训计划应包括以下几点。

    2.1  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包括:(1)掌握急救专业有关的理论知识;(2)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医学急救设备和掌握救治急危重症的技能;(3)能够快速识别患者并估计其病情;(4)能够快速制定紧急处理方案;(5)能够从各个方面了解大量患者有关的医学信息并从复杂的病例中识别出危重患者及其诊断;(6)能够评估病情的急性程度,并制定优化处理方案;(7)能够通过会诊的手段解决各种急诊患者的临床问题;(8)能够根据时间顺序安排好急性程度较高和较低患者的处理;(9)能够根据中医急诊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具有中医传统急救特色的综合性的、疗效可靠的诊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和抢救成功率;(10)懂得如何获取中西医急诊急救方面的最新动态和进展。

    2.2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1)“三基”基础培训:中医急诊医师基础培训应涉及全科,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肿瘤科、传染科、影像学科等,以培养综合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技能。急诊常见疾病及症状有:中暑、外感高热证、痉证、中风急症、头痛急症、痫证急症、昏迷、眩晕急症、哮证、暴喘急症、心悸急症、心痛急症、胃痛急症、呕吐急症、泄泻急症、腹痛急症、黄疸急症、淋证急症、癃闭急症、暴肿、关格急症、吐血、黑便、咯血、紫癜急症、中毒急症、眼科急症、耳鼻喉科疾病、急性骨外伤、创伤和修补术、急性烧伤。要求医生快速识别、制订诊治方案。(2)“急诊三基”(包括识别急危重症的基本能力、急危重症救治的基本技能、急危重症抢技术操作的基本能力)专业培训:主要涉及复苏学、危重病医学、灾难医学、中毒学、院前急救学、临床急救治疗学、急诊管理学等。熟练掌握“急诊三基”,提高抢救成功率。(3)医学核心制度、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培训:主要包括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输血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4)中医理论知识培训:掌握中医四诊、十问诊病手段,熟读中医四大经典、《千金要方》,掌握其中的急救疗法、方药,在急救中灵活运用。(5)熟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中医急症必备中成药的功效、剂量、用法。

    2.3  培训方法  (1)以高等中医学院校为主,专门培养中医急诊本科医学专业医师,加强中医急诊医学专业教育,要求从业人员接受系统培训教育,让其知识和能力能满足实际需要;在急诊科,高年资的主治医师带教年轻住院医师,实行一对一全天指导和监督。(2)在急诊科,中医师、西医师配对互学。(3)有计划地安排急诊医师到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肿瘤科、传染科、影像学科等相关科室学习,可以是轮科工作形式,亦可以是院内进修学习形式。(4)进行急诊科病例分析,举办急诊学术讲座。(5)指导阅读中医经典著作、相关文献,指导收集、整理现代医学对中医药研究的成果,找准切入点,探讨中医在急症救治方面的新的研究方向。(6)有条件的县级中医院多派急诊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或参加多种学习班、研修班和讲座,提高本单位的业务水平。

    2.4  考核评估  制订急诊医师准人准出标准。中医急救医师培养需要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经培训后,每一位医师都要达到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气管插管、鼻咽气管异物钳取、紧急包扎止血等急救技能,熟悉抢救常用的中医手段、方药。考核合格后才可以在急诊单独值班。考核不合格者,继续留在急诊科,重新培训,但不能单独值班。

    在新形式下,县级中医院急诊科应是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结合体,要求中医急诊医师能够熟练运用中西医手段救治急危重症。以“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结合”为原则[2],齐心协力,集中优势,开创出中医院急症事业的新天地,而县级中医院急诊医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旨在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中医院培训急救专业医务人员的道路,为县级中医急诊医师培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Meislin HW,Munger BS.Emergency medicine 2000:residencies,resident graduates,and ABEM diplomates.Ann Emery Med,1993;22(1):167-169.

2 梅广源.内科急危重症中医诊疗与抢救全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13.


作者单位:宾阳县中医院急诊科,广西宾阳 530400

作者: 黄立飞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