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2年第10卷第7期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实践与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为了探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方法,保障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本院在2008年成立了院内静脉输液小组,在对护理人员系统培训分级管理的基础上,规范全院静脉输液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降低了静脉输液风险。【关键词】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方法探讨静脉输液已经成为最基本、使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为了探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方法,保障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本院在2008年成立了院内静脉输液小组,在对护理人员系统培训分级管理的基础上,规范全院静脉输液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降低了静脉输液风险。

【关键词】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方法探讨

  静脉输液已经成为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护理技术操作,是医院治疗与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其安全管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护理工作中需要对住院患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因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和病人投诉[1]。为了探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方法,保障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本院在2008年成立了院内静脉输液小组,在对护理人员系统培训分级管理的基础上,规范全院静脉输液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降低了静脉输液风险。2010年12月本院通过了JCI认证,对静脉用药的管理达到了国际标准,取得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1输液工具的安全管理

  临床上常用的输液工具有:普通输液器、精密输液器,深静脉穿刺管、PICC管、静脉留置针、头皮钢针、肝素帽、三通接头等等,使用前必须检查输液用具的有效期及包装的完整性。检查包装是否完整的方法:两手轻挤外包装袋,如能鼓起,说明无漏气,则可使用;如不能鼓起,则说明外包装可能有裂缝,用具可能已被污染,不可使用[2]。

  2静脉置管的安全管理

  2.1全面评估病人,选择合适的血管、合适的穿刺部位及输液用具按照《静脉输液实践指南》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对血管的损伤,以免出现皮下血肿和渗血。全面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方式。如需要快速补充血容量时,可选择中心静脉置管;对于化疗及需要长期补液患者可选择PICC置管,本院PICC置管护士需要持许可证才能操作。普通患者选择周围静脉置管或头皮钢针。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如穿刺点和进针方向掌握不好,可引起气胸、血肿、神经损伤等。PICC置管时,要准确掌握导管长度,置管后做胸透拍片,以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防止导管过长或误入颈外静脉。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避免引起局部感染。

  2.2置管后护理

  2.2.1一般管理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敷料贴覆盖固定,以随时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敷料贴边上注明使用时间。CVC或PICC置管后留在体外的导管应呈“S”形或弧形固定,导管受外力牵拉时能有一定的余地。更换敷料时应从向心端揭开,动作要缓慢,防止牵动导管。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判断导管有无滑脱。指导患者置管肢体勿负重和过度活动,以免引起导管脱出或漂移。定时正压封管或更换正压肝素帽。每日治疗结束后封管液脉冲式封管。CVC或PICC置管一般留置时间长,需要反复冲管、封管,感染机会增加,因此,留置过程中应定期换药和更换敷料贴,可有效预防感染。

  2.2.2并发症的预防管理(1)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多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置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化学性或机械性局部炎症;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同一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局部静脉感染。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静脉,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选择弹性好、较粗、回流通畅的血管,输注过程中注意避免药液外渗。(2)空气栓塞,空气栓塞是一种可直接导致病人死亡的并发症,多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在旁看护等。中心静脉输液时,由于静脉压低,空气可经导管进入静脉而发生空气栓塞;拔出静脉置管时,由于长期置管血管壁较为僵硬,空气也易进入静脉而发生空气栓塞。因此,在输血、中心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及时更换液体,避免液体输空,在加压输液时应专人守护,防止发生空气栓塞。(3)药物外渗,输液过程中,药液渗出、漏出血管,引起穿刺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炎症反应。如化疗药物、甘露醇渗出时,处理不及时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致残[3]。因此,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发现漏液、渗液及时处理,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时方可给药,输注过程中避免输液肢体随意活动,防止药液渗出。(4)循环超负荷,循环超负荷是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导致患者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左心衰竭。原因多是输液中滴速控制不当,或患者、家属擅自调快滴速,输液器的滴速调节器松紧不稳定等导致短时间内补液量过多。因此,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尤其对小儿、老年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要准确调整输液速度,防止发生急性左心衰竭[4]。

  3药物的安全管理

  3.1高危药品的管理高危药品如氯化钾等病房不得存放,必须现取现用。高危药品用醒目颜色作为标志,如氯化钾用红色字体,10%氯化钠用绿色字体,化疗药物用黄色字体等,防止护士混淆拿错。对于药物外包装相似、药名相似或药名一样浓度不一样的药物,属于特别容易混淆的药物列为特别管理药品,护士容易取错药物,必须注意仔细查对。药剂科进药批次不同,同一药物批号与规格更换频繁时,护士具体操作难度大,配药剂量更要准确把握。本院用药安全管理方面成立了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制定了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制度、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的使用与管理制度、一般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执行医嘱制度及医嘱查对制度,规范了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及用药时要遵守的原则,为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购进新药,药剂科需及时向医护人员发放药物说明书,并通报相关药物信息;各科护士长及时将收集到的临床药物应用及不良反应信息与药剂科沟通联系。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和静脉输液小组定期举办安全用药、静脉输液安全知识讲座,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大限度避免了静脉输液的风险。

  3.2微粒污染的管理静脉输液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黏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进入人体,其引起的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输液器的质量、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用具、方法,入液药物等都有可能污染大小和数量不等的不溶性微粒,且这些环节的污染最终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累加[5]。预防微粒污染措施:(1)正确配制药液,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药物。使用前要先检查药物的质量,药液有无混浊、变质、沉淀,包装瓶有无裂缝,瓶口有无松动。如发现异常,应考虑药液已被污染,不可使用。(2)空气环境洁净,有条件最好建立静脉配置中心。(3)使用精密输液器过滤微粒。(4)使用全密闭输液系统。

  3.3新药制剂的管理中药制剂不纯及新药配伍禁忌不清在临床上存在安全隐患,临床上新药层出不穷,一些药物配伍应用时,常在输液管道内出现白色混浊或结晶,如左氧氟沙星和氨苄西林钠、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及丹参注射液;而中药制剂如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输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等,这些常规配伍禁忌表中尚未收入,因此,静脉输液实践中将遇到的配伍有问题的药物及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等均详细记录,并在全院进行反馈总结交流,逐渐形成一套临床新药配伍禁忌指南,保证了新药应用的安全性。

  4加强护士安全教育

  穿刺是否一次成功,护士是否加错药、输错药是患者最关注的输液安全问题[6]。从药品领取到配制、到更换液体、到输注到患者体内,整个过程中都存在不安全因素,每位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穿刺技术,准确执行规范的医嘱,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及各项工作流程,保证输注药物、剂量的准确。落实两人有声查对医嘱制度,班班查对,临时医嘱谁执行谁签字,不准代签姓名。输血及皮试医嘱实行双签名制度。静脉输液相关记录,包括PIO护理记录单、输液执行单、知情同意书等,确保相关文书的客观、清晰、及时、完整、准确,随病历归档,遇到护患纠纷时举证倒置需要规范的原始记录,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静脉配置及输液时均采用双人核对制度,护士长对护士执行医嘱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质量控制,每周大查对1次;护理部定期抽查,对不良事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制定整改措施,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5加强静脉输液

  各个环节的院感管理监控重点是操作过程中无菌原则的遵守、操作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输液结束后用物的规范处置等。同时加强护士静脉输液中的职业防护教育和管理。据调查发现87.5%的护理人员有针刺伤的经历,他们在操作中不慎被乙型肝炎、甲型肝炎、HIV阳性者污染的针头刺伤,感染率分别为6%~30%、1.2%~10%、0.2%~0.5%[7]。受针刺伤危害的护理人员心理上会造成严重而持久的损害。因此,静脉治疗中要采取标准预防,提倡使用安全产品,严禁穿刺针头复帽,正确处理医用垃圾,做好职业防护,严防针刺伤。 总之,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健全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输液操作技术的规范化、高标准的药物配置环境、输液速度巡视监控、管道的管理、输液反应及并发症监控等等各方面进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更要注重对护理人员分层次的系统培训,强化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的安全意识,落实静脉输液实践指南,不仅保障了病人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同时也充分发挥了静脉输液治疗护士的作用,巩固了静脉输液治疗护士的专科地位[8]。另外,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完善护理文书的管理和针刺伤的预防等职业防护,确保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和护士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枝国,刘世华.静脉输液质量与风险处理预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

  2李华.ICU患者输液安全管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8):1001-1002.

  3杨伟贤.静脉输注渗漏性损伤的防治近况.中华护理杂志,1997,32(9):548.

  4施雁.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7,12(4):238.

  5张清嫒,杨锦媚.输液配药中微粒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5,20(21):76-77.

  6汪晖,徐蓉.住院病人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7,12(24):2233-2235.

  7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16.

  8谢红珍,邓屏.静脉输液管理与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学报,2007,14(10):26-28.

作者: 赵爱琴作者单位:(洛阳正骨医院,河南洛阳 471002)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