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5年第1卷第2期

活血化瘀法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将糖尿病辨证分为三型,分别采用滋阴清热活血法、益气养阴活血法、温阳滋阴活血法等三种治疗方法。配合西医降糖治疗,每一种疗法举病案1例,进行观察治疗,发现通过活血化瘀治疗可阻断糖尿病的转变、预防和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倡“糖瘀并治”。【关键词】2型糖尿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将糖尿病辨证分为三型,分别采用滋阴清热活血法、益气养阴活血法、温阳滋阴活血法等三种治疗方法。配合西医降糖治疗,每一种疗法举病案1例,进行观察治疗,发现通过活血化瘀治疗可阻断糖尿病的转变、预防和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倡“糖瘀并治”。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活血化瘀法;辨证分型;糖瘀并治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失调病症,属中医消渴病范畴。《黄帝内经》最先提出了其发病原因为“脏脆”,发病机制为“先天禀赋不足,五脏柔弱”。现代医家多认为其病机主要是禀赋不足,阴虚燥热,瘀血阻滞,久病入络,变生它证[1]。笔者多年来,在西医降糖治疗的同时,辨证加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可良好控制血糖,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和减轻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1  滋阴清热活血法

  适用于阴虚燥热血瘀症,主要见于糖尿病早期,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症见口干咽燥,或烦渴多饮,小便量多,大便干燥,多食易饥,五心烦热,盗汗,或体重减轻,舌红少苔,或舌暗红,脉弦细或数。治宜滋阴清热,活血化瘀。方用消渴方加味(花粉、黄连、生地、知母、麦冬)加葛根、牛膝、丹参、赤芍。由饮食不节、胃有积热、肺胃燥热、燥热日久伤阴、煎熬营血导致瘀血内停。瘀血一旦形成,又影响津液的生成与输布,使病情加重,变生它证。方用黄连、知母清热泻火,花粉、生地、麦冬、粉葛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加牛膝、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通络。

  例1,女,54岁,患糖尿病2年,口服迪沙片7.5mg、每日3次治疗,空腹血糖9.0mmol/L,餐后2h血糖12.6mmol/L。症见口干烦渴多饮,多食、消瘦乏力 ,双足麻木灼痛,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辨证属阴虚燥热血瘀,治宜滋阴清热,活血化瘀。用消渴方加活血化瘀药,黄连10g,生地15g,天花粉10g,知母15g,粉葛15g,麦冬15g,怀牛膝15g,丹参15g,赤芍15g,予上方5剂,2日1剂,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同前,10日后复诊口干烦渴多饮症状消除,双足麻木灼热减轻,效不更方,续服5剂,双足麻木灼热感消除。查空腹血糖6.3mmol/L,餐后2h血糖8.9mmol/L,随访1年病情无反复。

  2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

  适用于气阴两虚血瘀证,可见于糖尿病的始终,以中后期表现最为典型,症见心悸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口干,五心烦热,消瘦,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细无力或细涩。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用生脉散加味(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地、粉葛、丹参、桃仁、红花)。糖尿病本质为阴虚,病久耗气,导致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现代检测手段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红细胞压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而容易并发神经、血管病变,通过活血化瘀治疗可阻断糖尿病的传变,预防合并证的发生[2]。方用黄芪、太子参补益心肺之气,麦冬、五味子敛肺养阴,生地、黄精滋补肾阴,粉葛生津止渴,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

  例2,男,63岁,患糖尿病10余年,近2年来使用诺和龙30R早晚餐前30min 18u皮下注射,每日2次,中餐口服诺和龙1mg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9.3~11.4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15.6~21mmol/L。症见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神疲乏力,盗汗,咽干舌燥,头昏耳鸣,舌暗红少苔,脉细数,辨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疗,方药如下:黄芪60g,太子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生地15g,黄精15g,粉葛15g,丹参15g,桃仁10g,红花 6g,服药8剂诸证消除,查空腹血糖7.4mmol/L ,餐后2h血糖10.6mmol/L ,病情稳定出院。

  3  温阳滋阴活血化瘀法

  适用于阴阳两虚血瘀证,主要见于糖尿病后期,病情复杂,症见面色苍白,形寒怕冷,腰膝酸软,时有潮热盗汗,大便溏薄,或五更泻泄,小便清长,或见心胸疼痛,心悸气短,或见视物昏花不清,或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暗红,脉沉细涩。治宜温阳滋阴活血化瘀,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3](附子、肉桂、熟地、淮山药、枣皮、泽泻、茯苓、丹皮、丹参、益母草、水蛭、红花)。其中,六味地黄汤滋阴补肾,附子、肉桂温补肾阳,丹参、益母草、水蛭、红花活血化瘀通络。

  例3,男,79岁,确诊2型糖尿病17年,口服达美康80mg,每日2次及盐酸二甲双胍0.5g,每日3次治疗,入院时症见面色苍白,形寒怕冷,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时有心胸疼痛,心悸气短,膝以下凹陷性水肿,舌暗红,脉沉细涩。治宜温阳滋阴活血化瘀,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附子10g,肉桂10g,熟地15g,淮山药15g,枣皮15g,泽泻10g,茯苓15g,丹皮10g,丹参15g,益母草15g,水蛭10g,红花6g。同时降糖治疗改用胰岛素,住院治疗21天,血糖稳定,临床症状消除出院。

  4  小结

  糖尿病瘀血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五脏柔弱,情志不畅,嗜食肥甘厚味而致阴虚燥热,阴虚日久导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久病入络,因虚致瘀。瘀阻变生它证,如阻于脑络则见脑血管病变,阻于心络则见心血管病变,阻于目络则见视网膜病变,阻于肾经则见糖尿病肾病,阻于肌肤则见末梢神经病变,瘀阻水停则发生水肿,瘀久化热肉腐则为痈脓。由此可见,瘀血是糖尿病病变过程中形成病理产物,但瘀血阻滞又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4]。血瘀证贯穿糖尿病的始末,现代的许多学者根据病人的血瘀症状、体征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将糖尿病归属于瘀血疾病。
 
  中医认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笔者在临床诊治糖尿病的同时,采取糖瘀并治,即西医降糖治疗的同时,辨证使用滋阴清热活血化瘀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温阳滋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可良好的控制血糖,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和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绍文,郭瑞林. 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17-126.

  2  刘冰. 糖尿病从瘀论治. 四川中医,2002,(4):15.

  3  王永炎,张天,李迪臣,等. 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2068-2074.

  4  刘志群. 辨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186例. 四川中医,2002,(2):38.

  作者单位: 650400  云南昆明,昆明市富民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编辑:李  令)

作者: 陈朝丽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