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0期

髌下脂肪垫炎的综合保守治疗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本病又称髌下脂肪垫劳损,大多数是由慢性劳损型无菌性炎症所致,少数为急性损伤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成为慢性迁延性后遗症,症状时轻时重。本病多发生于30岁以上的人群,经常爬山、下蹲、步行等膝关节运动较多的人易发生本病。本病开展的专项治疗较少。我院自2001年10月~2004年10月共治疗髌下脂肪垫炎患者109例,均......

点击显示 收起

   本病又称髌下脂肪垫劳损,大多数是由慢性劳损型无菌性炎症所致,少数为急性损伤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成为慢性迁延性后遗症,症状时轻时重。本病多发生于30岁以上的人群,经常爬山、下蹲、步行等膝关节运动较多的人易发生本病。本病开展的专项治疗较少。我院自2001年10月~2004年10月共治疗髌下脂肪垫炎患者109例,均给予综合保守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9月~2004年4月来住院治疗的主诉为膝部疼痛,后确诊为髌下脂肪垫炎的患者109例,男46例,女63例;年龄26~74岁,平均39.6岁。有明确外伤史的7例,无明确诱因的102例。

  1.2  临床症状  单纯膝痛72例,膝痛伴腘窝或小腿疼痛者39例,膝痛伴腘窝和小腿疼痛18例,单侧膝疼痛78例,双侧膝疼痛31例,自主下蹲、起立困难者53例,能自主完成下蹲与起立但疼痛明显者37例,能完成自主下蹲与起立不痛或微痛者19例。

  1.3  检查  (1)所有病例均摄双膝关节X线片,以了解膝关节骨质情况。X线片显示:患侧膝关节退行性变明显者67例,改变轻微者19例,正常23例。(2)自主下蹲时患膝活动范围≤90°者10例,90°~120°者43例,≥120°者56例。(3)髌下脂肪垫检查,患膝髌下脂肪垫压痛所有病例均为阳性。

  1.4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综合保守治疗,以手法治疗为主,辅以中频电疗法和局部中药涂抹特射波照射疗法。(1)手法治疗:采用髌骨下指尖按摩法。患者仰卧,医者一只手拇指与食指将患侧髌骨上缘下压,使髌骨下缘翘起,另一只手食指指尖向髌骨下面按压,刺激髌下脂肪垫,手法由轻到重,每次治疗5min,至患者自觉患膝温热感即可。同时伴有腘窝或后小腿疼痛者,用点、按、拿、捏等手法治疗痛处,每日1次。(2)中频电疗法:采用北京产TL980-H型电脑中频治疗仪,选择四号处方,选用4cm×6cm大小电极,对置于髌骨两侧。腘窝及后小腿疼痛者,再加一路输出于腘窝及后小腿下部,并置电极,每日1次。(3)中药特射波疗法:局部涂抹自制活血渗透剂加以特射波照射。活血渗透剂成分:红花、大黄、黄柏、乳香、没药、羌活、川乌、桂枝、防风各2.8g,血竭2g泡后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后加热浓缩至60ml,冷却后加入二甲基亚砜40ml,总量为100ml。取适量药液涂于患处,用特定电磁波照射局部20min,每日1次。

  2  结果

    109例患者中,治愈87例,好转22例,平均治疗天数14天。

  3  讨论

  3.1  髌下脂肪垫填充于髌骨、股骨和胫骨的缝隙之间,附于髌骨下1/2后方与髌韧带的后方。由脂肪组织构成,表面附有滑膜,在髌骨下最厚,向两侧伸展逐渐变薄。填充于膝关节前,有增加膝关节稳定,减少髌骨、髌韧带与关节囊、骨关节面的摩擦作用,起着衬垫缓冲作用和润滑作用。

  3.2  经常步行、爬山等膝关节活动频繁负担过重的人,或膝部受到扭、挫、碰伤,使脂肪垫产生创伤型炎症。久而久之,出现脂肪纤维增多、脂肪变性等慢性创伤性炎症变化,使脂肪垫减少摩擦作用的功能下降,甚至与局部形成粘连,使膝关节活动受限。强行活动时,会加重膝关节的创伤型炎症,形成恶性循环。正常膝关节在运动时,由于脂肪垫的前部附着于髌骨和髌韧带的后方,脂肪垫可随髌骨和股骨的运动而向上运动,这样就避免了在膝关节伸屈时把脂肪垫挤入关节腔的可能。但当脂肪垫肥大,股四头肌力量减弱或在膝关节过伸时,都可能因脂肪垫的体积增大和向上移动发生障碍,脂肪垫被挤压在膝关节之间。这种急慢性的机械刺激,使脂肪垫发生了无菌型炎症,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也有人认为,脂肪代谢障碍或老年型脂肪堆积,可使脂肪垫变厚,肥大的脂肪垫在活动时易受到挤压而产生无菌性炎症[1]。

  3.3  关于诊断  本病早先并未受到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很少做髌下脂肪垫损伤的检查,因此,常误诊为半月板损伤、髌骨软化症、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增生性关节炎等。在此次收集病例时发现:以膝痛为主诉就诊的183名患者中有14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髌下脂肪垫炎。占就诊人数的79%。有很多患者不能明确指出膝部疼痛的位置,经体检后发现,病因往往是髌下脂肪垫炎,对因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

  3.4  关于治疗  关于本病,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采用。我院因中老年患者居多,故选取以上3种疗效确实、痛苦较小的方法。由于病变的脂肪垫血运较差,对其施以强刺激手法,使其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促进炎症的消散,有利于粘连的减轻,同时对并发的腘窝、小腿疼痛施以手法治疗,则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中频电疗法则有较好的镇痛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作用[2],再加上局部中药和特射波治疗的协同作用,更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柳登顺,赵利连,张吉林,等.实用颈腰肢痛治疗手册.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29-333.

  2  陈景藻.现代物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2.

  作者单位: 118005 辽宁丹东,解放军230医院五龙背疗养区

  (编辑:卉  梅)

作者: 李远姜英勇石丽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