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1期

手法复位治疗胸椎小关节错缝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胸椎小关节错缝是临床常见病,又称为胸椎关节突错缝或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笔者于2001~2006年间运用手法复位治疗本病20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3治疗方法手法治疗应分为两步,先行局部放松手法,以舒筋活络,然后采取复位手法,以纠正错位。1放松手法以按、搓、擦、扌衮、揉、拿、捏、弹拨、捋等手法施于胸椎......

点击显示 收起

    胸椎小关节错缝是临床常见病,又称为胸椎关节突错缝或胸椎后关节紊乱症。多因睡姿不良、身体扭转姿势不当或受到暴力作用而起病,主要以背部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笔者于2001~2006年间运用手法复位治疗本病20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6例,女93例,男113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5岁;病程最长1年余,最短2h。

    1.2 临床表现 背部感觉明显不适,如负重物、疼痛,头颈部活动时疼痛加剧,有时痛引前胸,坐则需经常变换体位,严重时行走或打喷嚏、咳嗽等均可以起疼痛加剧。背部脊柱的一侧或两侧压痛,有时可扪及条块状肿胀隆起。仔细触摸棘突或棘间隙进行比较,可发现患椎棘突略高或有轻微偏移,上下棘突间隙的距离发生改变。

    1.3 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应分为两步,先行局部放松手法,以舒筋活络,然后采取复位手法,以纠正错位。

    1.3.1 放松手法 以按、搓、擦、扌衮、揉、拿、捏、弹拨、捋等手法施于胸椎两侧软组织15min左右,以缓解肌肉痉挛,疏通经脉,减轻疼痛,以有利于下一步手法实施。

    1.3.2 复位手法 (1)掌推复位法:患者俯卧位,医生双掌相叠,掌根部按压与患椎患侧,两手轻巧施力向下按压,闻及一声脆响或感棘突移动时,复位成功。 (2)膝顶后扳法:患者取坐位,两手指相互交叉,置于颈项部,两肘向外展开。医者立于患者背侧,一足踩住凳子后侧,同时膝部顶住患处,双手把持患者双肘;膝顶向前,双手顺势后扳,三点轻微用力,常可闻及一声弹响,则错缝关节得以复位。 (3)旋转复位手法:患者坐于方凳上,双足分开与肩部等宽。以棘突向右侧为例,取手面对患者站立,两腿夹持住患者左大腿根部。医者立于患者身后,以右手从患者胸前向左伸扳握患者左肩,右肘部卡住患者右肩,左手拇指用力顶推偏向右侧棘突,然后让患者做前屈、右侧屈及旋转动作,医者拇指顺势用力将 棘突向左上方顶推,可感到拇指下椎体棘突有轻微移动,并伴有“喀哒”的响声。检查偏歪棘突是否已纠正,上下棘突间隙是否等距。

    1.3.3 结束手法 患者坐位,以按揉、捻散、拍打等手法施于患处3min,使局部肌肉放松,利于疾病恢复。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148例经1~3次治疗背部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55例经10次治疗背部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另3例病人因病程较长,经20次治疗痊愈。其中有33例复发1次,18例复发2次,7例复发3次,皆用本疗法经1~2次治愈。

    3 讨论

    胸椎位于背部中央,与肋骨、胸骨构成躯干上部骨骼框架,其主要功能为保护作用。胸椎关节突关节由上位胸椎关节突与下位胸椎关节突构成,当睡姿不良、身体扭转姿势不当或受到暴力作用时,使关节突关节发生错位,导致背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述:“若肌筋陇起,骨缝必错,则成佝偻之状。”就是描述胸椎关节错缝、疼痛,导致局部肌肉痉挛,进一步造成功能活动障碍之状[1]。经手法复位使错缝关节恢复原位,病人症状可立即消失或减轻;部分病程较长的病人,因局部出现炎症、水肿,症状不能马上全部消失,但随着关节复位,炎症、水肿逐渐好转,症状也会逐渐消失。病程较长的病人,因局部关节囊松弛,会出现习惯性脱位,应嘱病人保持正确的睡姿,不要做头颈部过度剧烈活动,以利于关节囊修复。X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但可排除胸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骨病损伤。理筋复位手法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疗效显著,应尽早施行,防止迁延成慢性损伤;手法复位时,应用巧劲,力量宜轻,不可过用猛力。本病预后较好,复位后应避免较重的体力劳动,可适当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2]。

    【参考文献】

    1 韦贵康,黄宪章. 中医筋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6-158.

    2 夏治平. 中国推拿全书,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741-743.

   
    作者单位: 266021 山东青岛,青岛市骨伤医院

  (编辑:余 强)

作者: 王辉,连 军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