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校园动态首都医科大学

我校召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会议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
摘要:12月25日下午,我校召开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改清教授主持,副校长王晓民教授出席了会议,校本部各学院、各附属医院(研究所)及肿瘤学系等24个部门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陈改清教授作了题为“求索耕耘,不断进取-首都医科大学学位与研究生工作总结与未......

点击显示 收起

    12月25日下午,我校召开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改清教授主持,副校长王晓民教授出席了会议,校本部各学院、各附属医院(研究所)及肿瘤学系等24个部门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     陈改清教授作了题为“求索耕耘,不断进取-首都医科大学学位与研究生工作总结与未来工作思路”的大会报告。     报告首先对我校2008年学位与研究生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以研究生院为牵头部门,圆满实现年初制定的市重点学科申报计划,新增了2个一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交叉学科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学科,9个二级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在学校研究生培养点建设方面,完成对同仁医院外科学(整形)等5个培养点的复评,并通过评估正式建立了肿瘤学培养点。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继续坚持导师年报制度,同时建立了导师退出机制,推动导师资格滚动式管理,其中在2008年度新增导师遴选中,通过分委员会评审、学校形式审核、学院(学系)组织答辩、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增补9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9名博士研究生导师。通过导师资格年审,2008年82名导师名录滚动进入历任导师库,通过严格的导师资格准入机制和合理的退出机制,导师年龄结构和学位结构不断优化。2008年我校抓住北京市教委实施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较大的发展空间,获批1个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2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对开设的184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评估与改进。切实落实了培养方案,科学规范临床能力训练和考核;强化和严格开题考核,从源头入手保障在学研究生发表科学论文工作。与耳鼻咽喉科学院、口腔医学系共同承办了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耳鼻咽喉头颈科学)和首届中国口腔医学博士论坛(2008年)。     报告中还提出了我校2009年工作计划,她指出,2009年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仍然聚焦在“创新和质量”,具体要完成以下8项工作:1、.全力申办教育部研究生院;2、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做好学位点申报工作;3、继续落实北京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积极争取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4、加强学科内涵建设;5、以优化导师队伍结构为主线,开展导师队伍建设;6、搭建并启用新的数字化管理平台;7、召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8、继续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     陈院长在报告中还回顾了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近五年的发展,针对十一五后期及十二五期间的工作目标和建设措施提出了思路。     为促进交流、共同进步,会议邀请基础医学院王学江副院长、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教育处赵春燕副处长及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育处田宝鹏副处长结合各自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特色进行发言。     最后,王晓民副校长作总结发言,他指出,这个会议令人振奋,总结了过去的工作,梳理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学习了有益的经验。学校对研究生工作十分重视,最近几年,研究生院在招生规模、导师队伍建设及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的任务是建立一流的研究生院,努力实现建设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科大学的宏伟目标。王校长语重心长的对研究生管理人员和研究生工作提出了五点希望:1、加强学习,建立一支团结、和谐、稳定的管理队伍;2、工作中务必注意细节,一步一个脚印;3、在信息化社会里,加强网络的交流与推广,提高工作效率;4、注重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建设;5、要积极发挥研究生会的作用,为研究生搭建好思想政治、文化及学术等方面的交流平台。最后,他祝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跨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 研究生院 宣登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