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校园动态中山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北校区)

医教处组织召开八年制教学工作会议

来源:中山大学
摘要:11月7日下午,由医学教务处组织的八年制教学工作会议在北校区銶琚堂举行。会议由医学部副主任、医学教务处处长王庭槐教授主持,八年制教学顾问专家组成员卢光启、邝健全、任才年、黄洪铮、陈国伟、林汉良、秦德庄、谭润初、潘敬运等多位专家,医教处副处长王连唐教授,中山医学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肖海鹏教授及......

点击显示 收起




  

    117下午,由医学教务处组织的八年制教学工作会议在北校区銶琚堂举行。会议由医学部副主任、医学教务处处长王庭槐教授主持,八年制教学顾问专家组成员卢光启、邝健全、任才年、黄洪铮、陈国伟、林汉良、秦德庄、谭润初、潘敬运等多位专家,医教处副处长王连唐教授,中山医学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肖海鹏教授及医学教务处相关管理干部、第一、二、三临床学院《诊断学》教学负责人、八年制教学顾问组学生秘书,2004年级八年制学生代表廖彩韵、钟潇健、窦若虚等近40人出席会议。会议就八年制淘汰筛选的绩点标准、八年制总体教学计划、临床阶段课程安排等问题进行讨论。

会上,与会专家首先就八年制淘汰分流的有关学分绩点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以目前学校淘汰标准拟淘汰的5位同学的基本情况,专家们充分表达了他们的见解,一致认为,为保证我校的医学教学质量和医学教育品牌,打造高品质、高质素的医学人才,应慎重对待和执行现有的八年制淘汰分流标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动态分析拟淘汰同学的实际情况,在坚持既定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原托管学院的实际课程学习情况,为学生制订更个性化的特需学习辅导计划,激发其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质量。学生代表们也从他们了解的情况,以学生的角度发表了他们的看法。他们认为,相比较生物、化学班,理工科课程思维更有助于理解医学问题,学物理不一定不好。拟淘汰的五名同学在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上确实存在不足,但不同学院课程设置存在差异性,分流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接着,专家们就我校八年制的总体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医科全英教学以及即将面临的下阶段的临床课程的具体安排等若干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对于八年制课程的总体安排,大多数专家表示认同,认为课程设置的内容比较全面,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在新的医学教育模式下,对高素质医学人才多方位能力培养的要求,但应该着重处理好两个关键的问题:(1)托管学院的选择和学业平衡问题。专家一致建议,在选择托管学院时,应适当考虑学生的个人意愿,给予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托管学院与专业的机会,以真正利于学生在不同专业基于兴趣的一种特长化培养,同时,应当平衡八年制托管在三个学院学生的课程压力,充分考虑医学生对理工科以及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需求,在前两年的课程设置中精选有助提高其思维能力、解决医学问题能力的课程;(2)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问题。由于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临床医生,应在处理好培养多元基础的前期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精心作好医学课程的安排,夯实临床工作的基本技能。如诊断学的教学,应将培养基本的技能作为学生首要掌握的能力来培养,避免形成学生今后借助现代化仪器设备检查而忽略了基本物理体格检查能力的培养等。专家认为,我校素以“三基三严”的优良教学传统而闻名,对于八年制的人才培养更是要严格要求,在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也应该进行一体化的改革设计,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体系。

对于医科全英教学问题,专家们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学校能够加大对医科全英教学的投入,创造全英教学的条件,着力推动全英教学的发展,以增强医学生的发展后劲。

本次会议对今后八年制教学的不断革新提供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即将开始的八年制、全英留学生的临床课程的教学工作给予很多有益的启示。


作者: 2007-1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