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在南京顺利召开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医史文献分会、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承办的“全国第十四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于8月17-21日在南京黄埔大酒店顺利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主任委员、华夏出版社社长高文柱教授,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江苏省中医药局局长陈亦江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涤平教授,中华中......

点击显示 收起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医史文献分会、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承办的“全国第十四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于8月17-21日在南京黄埔大酒店顺利召开。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23家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襄盛会。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开幕式会场

8月18日上午9时,大会开幕式在黄埔大酒店博爱厅举行。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主任委员、华夏出版社社长高文柱教授,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江苏省中医药局局长陈亦江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涤平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教授及医史文献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余瀛鳌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幕式。大会由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教授主持。

高文柱教授致开幕辞。他首先感谢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为筹备会议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药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的领导对会议的支持和关心,感谢与会代表,特别是几位医史文献界的老专家不辞辛苦参加会议。其次,他简要回顾了医史文献分会的发展历程及历年学术年会召开的情况,认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医界的黄埔军校”。最后,他希望年轻的代表们能积极参加医史文献分会的活动和课题,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医史文献分会主任委员、华夏出版社社长高文柱教授致辞

陈亦江副厅长代表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中医药局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专家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江苏及江苏中医发展的情况,认为中医医史文献研究是循证医学的基础,要学会从古代的文献中发掘和整理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提出在当前中医药事业迎来发展机遇之际,医史文献研究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临床提供具有实用和开拓价值的信息。同时他建议医史文献学会今后更多地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保持学科发展的生命力。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江苏省中医药局局长陈亦江教授致辞

余瀛鳌教授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他指出近年来医史文献研究在向深、广发展,做好古籍文献整理研究,能更多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学术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科技文化的学术品味,是中医医史文献研究人员的重要工作。他认为医史文献研究工作将后继有人,并对年轻的研究工作者寄予厚望,要求他们在“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进一步实施精品战略”的思想指导下,做好文献研究工作,为中医药的传承、弘扬和创新服务。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医史文献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余瀛鳌教授致辞

陈涤平书记在开幕式上讲话。他介绍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概况,强调文献学科为整个中医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构架了五千年中医药宝库与现代临床、养生保健和健康产业相结合的桥梁,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他说,大学没有文献学科和专家是没有底蕴的,中医学没有文献作支撑是发展不起来的。学习文献、从事文献、研究文献是中医学必不可少的要求和内容,也是临床医生和中医学科发展的后劲和动力。另一方面,医史文献学科不能成为封闭的学科,在发掘、传承中医药精华的同时,也要吸收并融合现代各个学科的成果和方法,才能更有利于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陈书记说,我校具有悠久的中医药文献研究的历史,一直十分重视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今后怎么有利于学科发展就将采用什么模式,给学科更大的支持,保证学科更好地发展!他认为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对我校各项工作和医史文献学科建设的促进和推动,期望大会能够活跃学术氛围、传递学术信息、增强学术交流,使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更具活力。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涤平教授讲话

温长路教授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说,医史文献学会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优秀学会之一。学会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医药文献、搞好中医药科研、普及中医药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所,名气大、成果多、影响深,书写过辉煌。近年来,学科又重振辉煌,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有很多思路、方法和理念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温教授对今后的文献工作提出三点意见:第一,继续传播中医药文化,做好中医药发展的助推器;第二,不断培养优秀人才,做好中医药发展的孵化器;第三,继续参与中医药的决策工作,当好参谋。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教授讲话

开幕式上宣读了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南京市中医药学会等单位发来的贺信。湖北李时珍文化研究会周彭秘书长向大会赠送了书法作品——《本草纲目》王世珍序。

开幕式后,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振国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教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张玉萍教授分别作了“国图珍藏《萧延平灵枢校勘记》启秘”、“发皇古义与融会新知”、“中医医史文献知识是确认中医价值的金砝码”、“民国江南医家医著整理与研究”的专题报告。专家们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讲解,获得与会代表们的热烈掌声。

本次会议主题为“近代中医与中医现代化的俯瞰与瞻望”,共收到国内中医医史文献界专家学者的论文90余篇。经审稿,最后共有85篇编入论文集。会上共有17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大会学术交流,30余人次在分组讨论中参与发言。会后代表们参观了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史馆、图书馆古籍部和中医药文献研究所等。大家一致认为此次会议老中青三代结合,讨论热烈,交流充分,气氛温馨,涉猎广泛,收获颇丰。

闭幕式上王旭东教授作总结发言。他介绍了大会召开的一般情况,认为本次会议拓宽了视野,启发了思路,结识了朋友,吸取了知识,交流了学术,交换了信息。会议达成了四方面的共识:一是医史文献研究的总体大环境正在变好;二是医史文献研究的地位和价值有所提高;三是医史文献研究的学术队伍、学术水平尚有待增强;四是医史文献研究要进一步拓宽范围。他转达了高文柱主任委员对本次会议的评价,即学术水平高,学术氛围浓,会议服务优,会议环境纯。同时也指出会议存在的不足,特别是会议代表主要集中在北京、山东、上海、南京等地,体现了医史文献研究工作存在东西区域的不平衡以及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教授

最后,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王振国教授宣布大会圆满闭幕。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作者: 中医药文献研究所 沈劼 2012-9-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