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肾脏相关

美国科学家从肾结石上分离出纳米粒子

来源:中国医药信息网
摘要:据报道,在实验室中将人体肾结石经过细胞培养后,美国马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成功地从中分离出纳米粒子,以及同纳米粒子相关的蛋白质、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得人们在了解纳米粒子是否具有活性并导致疾病的研究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人体肾结石同病理钙化相关,简单说......

点击显示 收起

据报道,在实验室中将人体肾结石经过细胞培养后,美国马约医学中心的

 

研究人员成功地从中分离出纳米粒子,以及同纳米粒子相关的蛋白质、核糖核

 

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得

 

人们在了解纳米粒子是否具有活性并导致疾病的研究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人

 

体肾结石同病理钙化相关,简单说肾结石是钙物质在肾脏内沉积成块的结果。

 

大约有12%的男性和5%的女性在70岁后会出现肾结石。然而,人们至今并不

 

完全清楚导致钙沉积成结石的原因。马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在分子

 

水平上的研究认识肾结石,弄清产生肾结石现象的真实面目。纳米粒子很小,

 

有科学家提出了它们能否在身体中"存活"的问题。科学家认为,从理论上讲,

 

如果纳米粒子停留在肾脏,那么它会变成核心并不断生长,在数月至数年后长

 

大成肾结石。同时,其他因素如结石生长的物理化学变化和蛋白质抑止剂也促

 

进了肾结石的发展。目前,不断有科学证据显示,钙化同纳米粒子的存在具有

 

相关性,纳米粒子在肾结石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活性作用。然而,研究报告的

 

作者、马约医学中心肾脏学家约翰·列斯科认为,在实验中从肾结石上分离出

 

了蛋白质、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并不能证明纳米粒子具有活性,因为并没

 

有找到相应的基因签名。如有基因签名,则能证明纳米粒子具有活性,能够复

 

制和导致疾病。列斯科说:"我们正在了解肾结石是如何在肾脏中从微小的钙

 

化点‘最终发展成肾结石的。在实验室里,我们从肾脏组织和肾结石分离出了纳

 

米粒子,同时还成功地将它们实现了人工培养。虽然这还不足以明确地认定纳

 

米粒子在肾结石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它增加了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

作者: 2007-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