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健康生活运动健身综合信息

详解健身与健身误区

来源:互联网
摘要:运动前不宜饱餐。运动要循序渐进,不要突然从事剧烈运动。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只在感觉好的时候运动。...

点击显示 收起

  动;运动前不宜饱餐;运动要循序渐进,不要突然从事剧烈运动;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只在感觉好的时候运动;避免过度训练;胸、背、头部、手臂一旦感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预防脑卒中:美国专家对72488名护士14年来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那些一周走6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护士,因血栓引起脑卒中的危险性要比不走或走的时间短的人减少40%。脑卒中患者运动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预防肥胖:除控制饮食外,快走有助消耗热量,改善一天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减肥。走路还能防止脂肪沉积,有利于保持优美的体形。体重超标想要减肥者,每天走路应不少于1小时。

  预防糖尿病:最新研究证实,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每天快走30分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可控制葡萄糖吸收差的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发展。

  预防骨质疏松:研究表明,青少年时就经常走路,同时又注意补钙的女性,成年后很少患骨质疏松。

  预防关节炎:走路可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功能,从而减轻关节疼痛。在水中行走对关节也十分有益。

  ◆健身走可保持身心愉快

  走路十分钟,保持好心情,走路有助摆脱抑郁。一项研究证实,抑郁患者不吃药,代之以每天走路,10个月后比那些靠服用抗抑郁药进行治疗的患者的病情大为减轻。

  健身体验谈(一)

  沟通,我选择散步

  灵灵,27岁,某小学英语老师

  我个人认为,散步是保持身材的一种可行方法。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什么减肥班或是形体班,但是我保持了不错的身材,我想,这都得益于风雨无阻的散步。

  另外,我觉得跟男朋友一起散步是两个人加强沟通的好机会。由于平时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所以,我们都很珍惜一起散步的那些时光。他会跟我说工作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一些矛盾和困惑;我也经常把班里学生的趣事讲给他听。这样,我们在散步时能分担苦恼、分享快乐。

  健身体验谈(二)

  健身走,70岁还如小伙子

  松伯,72岁,离休干部

  我一直都相信,健身走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现在我已70有余,但腰不酸,背不驼,发不白,声不哑,耳不聋,行动不慢。有时候锻炼时遇上朋友,都说我看起来像五六十岁。现在公共汽车对老人有了真正的福利:凭老年证免费坐车。但是,我和老伴凡是近距离的路程都选择步行。

  健身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怡情养性。我以前是搞机械的’后来迷上了写作,什么小说、散文、随笔都想尝试。随着这些文字见诸报刊,我心里很欣慰。因为我深知,是健身走诱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的体会是:健身走既动腿又动脑,能促进健康。

  健身走还是一种情怀。一人走路,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思考,是期待,是回忆,是思念。两人走路,特别是和老伴一起边走边聊,心情放松,更能体味人生乐趣,忘掉一切烦恼。

  现在就开始 一起健身走吧

  健身走装备不可少

  鞋子:健身走最重要的装备就是一双合适的鞋子。应根据自己的脚型选择合适的鞋子。一般来说,人的脚型分为三种:标准型、扁平足高弓足。扁平足的足底内侧足弓弧度小,跑步时足踝会向内倾,所以购买鞋子时,应选择足弓承托性能好、鞋内有拱垫、鞋跟较硬、鞋底切割线直的运动鞋。高弓足者则相反,足弓弧度较高,足弓难以贴近地面,应选择有良好避震和承托性能的鞋子,如鞋跟有气垫的鞋子,以减少震荡对脑部的伤害。买鞋最好在下午三四点,因为那时脚部因充血而略微膨大,试鞋的时候脚上要穿棉袜,一只脚穿新鞋一只脚穿旧鞋,这样比较之后才能选到舒适合脚的鞋子。糖尿病患者足部易发生病变,所以应选择舒适、柔软的鞋子,最好是可以调整鞋子松紧的系鞋带的鞋子。

  袜子:健身走时应穿棉织的运动短袜,且大小合适,不要太紧。

  衣着:宽大的棉质T恤和长裤是首选。

  健身走的基本要领

  健身走的基本要领是:两脚应走直行步,一腿后蹬时膝关节伸直,另一腿前摆时膝部弯曲,用全脚掌着地,瞬间再伸直。上体自然正直,挺胸抬头,两眼平视,两臂配合腿部动作自然前后摆动。

  健身走的运动强度

  健身走的速度可用“运动中的心率”来掌握。

  专家提供了一个“运动中的心率”的计算公式:最高运动心率=最大心率×0。9,最低运动心率=最大心率×0。6,上述公式中的最大心率=220-年龄。而专家认为,一般运动中心率应在最大心率的65%~75%,强度较低的锻炼对改善健康更加有利。

  锻炼者在健身走的过程中以感到浑身发热,适度冒汗,心率加快但不难受,呼吸加快但不憋闷为宜。走后稍觉疲劳,休息片刻后心率和呼吸基本恢复正常。

  专家指出,健身走要求人们以每分钟80~110米的速度快走,每次健身走必须在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锻炼3次,才能达到效果。

  健身走花样多 功效各不同

  “健身八步走”对降低人体总胆固醇、血糖、血压显示了明显的作用,被运动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医学专家誉为“21世纪的健身法宝”。

  ★第一个步法:大步走

  通常散步1小时,和大步走20分钟的效果没法比!因为大步走时,全身肌肉参与运动,运动量非常大,另外,在肌肉用力的情况下,血液循环的量也可以加大。所以真正想练好健身走,首先必须大步走。给大家的建议是:男性走100米用不超过100步走完,而女性走100米最好用不超过110步走完,这样走的步幅通常要比我们平常散步的步幅大了10~20厘米。

  ★第二个步法:“十点十分”走

  水平抬臂这个动作如时钟指针在“九点一刻”的位置,再向上斜举臂,这个位置如“十点十分”。“十点十分”走就是挺胸昂头,两臂上举至如时钟“十点十分”的位置,每天坚持走200步,颈椎会得到有效的锻炼。

  ★第三个步法:行走中的呼吸锻炼

  呼吸锻炼有两种方法:一是行走时自由呼吸;二是行走过程当中踩着“一、二、三、四”的节律,第一、二、三步慢吸、深吸,第四步快呼,循环往复,可使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概率增大,促使全身充氧,有效提高肺部功能。

  ★第四个步法:边走边扭一扭

  老年人走路的时候没事要扭一扭,扭就是对内脏的良性按摩,老话里叫“摇头摆尾扭一扭”。老年人腰、颈关节的灵活度差,每天走一走、扭一扭,对于防治大小便不畅等效果非常好。

  ★第五个步法:高抬腿走

  很多老年人从来不练抬腿,抬腿能力就越来越差。对于老年人,腰肌的力量非常重要,高抬腿走可以锻炼腰肌的力量。每天坚持高抬腿走100步,你会发现不怕走台阶了,抬腿就过。

  ★第六个步法:认真走

  大家还没有意识到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下降是非常可怕的事,希望大家认真地走。每走一步,脑子一定要想着脚,想着十个脚趾。这样,大脑会控制脚趾每一个动作,使神经反复受到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有效预防小脑萎缩。

  ★第七个步法:“弹”着走

  两脚朝前,每走一步十个脚趾都用力,特别是大脚趾用力,把人弹起来。“弹”着走有好几种收获,第一是锻炼脚趾,其次锻炼脚弓、脚踝,还可抑制拇外翻。

  ★第八个步法:倒着走

  倒着走要有参照物,注意安全。上身挺直,腿自然下落,前脚掌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手臂自然摆动,保持整体平衡。小心地先用脚趾着地,重心在前面,防止摔跟头。这样走可以强化腰腿肌肉,增强平衡力,比正行耗氧多。

  健身走别走进误区

  健身走虽然是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但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常常容易走进误区。

  误区一:健身走在早晨进行

  早晨锻炼,其实是不合适的。我们首先来看外界因素:一是植物在夜间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树木多的地方,早晨集聚二氧化碳较多。二是夜间逆温层出现较多,致使清晨空气质量不佳。在夜间,风速较小,近地面数百米的空中出现逆温层,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污染物滞留在地表上方,难以扩散。秋、冬、春三季,近地面逆温层使得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左右最难以扩散。三是清晨寒冷,可诱发血管痉挛,加重原有疾病,引发血管栓塞或心肌梗死。其次来看人体内在因素:由于一夜没有饮水,清晨血液黏稠,增加了血管堵塞的危险性;起床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心脏本身需要更多的血液;早晨9~10时还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刻,因而早晨是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好发时间,医学上称之为“魔鬼时间”。

  因此,我们不宜在早晨进行运动量较大的健身走。早晨可做运动量较轻的锻炼,如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舞剑、散步等。

  误区二:健身走之前不吃东西

  这个问题必须因人而异。事实上吃过东西后才开始运动可能会好一些。饭后做一些温和的运动,可消耗更多的热量。所以说,饭后散步在医学上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误区三:只要有路就可以走

  许多市民喜欢在自己家附近走走,当做健身的一种方式。其实,如果走动环境是车流多、环境污染大的,那倒不如不走,在这种环境下走动。对身体是一种伤害。如果想要达到健身的效果,就要选择车流、人流量不多而绿化比较好的地方进行锻炼。

  健身走的四季注意事项

  春季:要避开早晚气温较低的时段。健身走时,身体发热出汗后不要马上脱衣,以防受寒致病;每次出行要及时补水

  夏季:避开午后,选择傍晚为宜。应戴太阳镜和遮阳帽,行走时不宜贪食冷饮,应适量饮水,随身携带防暑用品。

  秋季:做好准备活动防止关节韧带拉伤,及时增减衣物。早晚气温低,不宜穿着太少。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风中逗留。

  冬季:热身活动要充分,运动后及时擦汗和更换衣服、鞋袜,同时穿衣戴帽,防止热量散失。选择向阳、风小的地方进行健身走,把握适当的运动量,感觉不适时不可勉强。

作者: 2009-3-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