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数据与行业分析

国内液体治疗市场繁荣背后的新诉求

来源:www.cpia.org.cn
摘要:“液体治疗理念在中国临床上得到了进一步的确定和提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临床液体治疗实践和研究正面临着瓶颈和各种挑战”,“单一的选用葡萄糖电解质注射液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将会成为术后液体治疗的新方向”。10月20日上午,特区深圳,一场关于液体治疗的大讨会在此激烈交锋,来自全......

点击显示 收起

“液体治疗理念在中国临床上得到了进一步的确定和提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临床液体治疗实践和研究正面临着瓶颈和各种挑战”,“单一的选用葡萄糖电解质注射液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将会成为术后液体治疗的新方向”。10月20日上午,特区深圳,一场关于液体治疗的大讨会在此激烈交锋,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的临床专家分别就临床干预方法和手段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是记者当日在第12届全国营养支持治疗学术会议上看到的情景。临床上急需高质量、能全面补充多种电解质和能量的安全的输液产品。”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营养支持学组主任委员李宁教授在会上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眼下的临床现实。

临床之虞

据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的调研数据显示,2005~2008年间,该分会营养风险筛查协作小组在全国13个大城市的超过2万名住院患者的调查中发现,这些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和具有营养风险的总发生率分别达到12.0%和35.5%,中小医院分别为10.4%和33.8%。也就是说,目前超过60%的患者都不需要接受营养支持。而相比于这种临床现状来讲,临床营养产品的过度滥用和过度治疗更是目前很多与会专家普遍担忧的地方。

2005年全国PN(肠外营养)规模为160万人次,EN(肠内营养)规模为16万人次,可到2010年,PN为330万人次,EN为70万人次(按全国药品PN、EN用药推算的总量、6天量为一例)。具体到临床应用现状来说,部分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对于营养产品的过度使用也已经引起了专家和卫生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

对无营养风险的临床住院患者,不恰当地使用营养支持,不但不能为患者各项机能带来改善,反而会提高患者的住院感染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由于过去我国传统的糖电解质输液产品存在补充成分单一,能量供给不足,对血糖影响大,缓冲盐系统不科学的缺陷,其根本无法满足患者全面补充电解质和安全供能的需求。因此,努力提高我国糖电解质输液特别是新型糖电解质输液的研发水平,为临床提供高效、安全、全面的糖电解质输液产品,避免营养治疗产品的过度使用、改进传统糖电解质输液产品的缺陷已成为专家共识。

产品升级

正是这样的一种态度,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强化了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也由此带动了临床糖电解质输液产品的发展与市场的快速扩容。“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合理使用糖电解质输液,可显著降低外科及危重病人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率,降低病死率,有效地提高住院病人的治愈率和床位周转率,降低药品费用占比及医疗支出,并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

目前,国内糖电解质输液市场的产品大致分为四代:第一代产品以葡萄糖氯化钠为代表,上市时间长、用量大、价格非常便宜,但功能最简单;第二代产品以多种电解质(含糖)产品为主,在第一代糖电解质输液的基础上对电解质的配方进行了丰富和改进,并添加了缓冲盐,进一步满足了患者的补液需求。随着临床医药对人体糖代谢研究的不断深入,本世纪初国内上市了含果糖制剂的糖电解质输液,如果糖氯化钠、转化糖电解质等,其特点是减小了血糖波动,进一步丰富了电解质的补充;而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则是充分吸收了前三代产品的优点并进一步研究住院患者供能补液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推出的最新一代(第四代)新型糖电解质输液。

“液体治疗是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加速康复外科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患者术后输液量过大会带来创口愈合不良、水肿、水钠潴留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和尽早出院,因此提倡术后实施限制性补液措施,一般以每天控制补液量在2000毫升以内为宜,而在术后有限的液体量补充中,还必须满足患者术后的补液、供能、补充全面电解质、维生素等多种维持和治疗需求。”李宁教授指出,新型糖电解质输液的诞生为临床医生术后供能补液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