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实验技术色谱技术色谱论文

高效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2种手性药物

来源:中国色谱网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盐酸曲马多和盐酸氯吡格雷2种手性药物的分离方法。方法:通过探讨环糊精的种类、浓度,缓冲液的pH值、浓度、电压以及温度对分离的影响,选择手性分离的最佳条件。结果:该2种手性药物的光学异构体得到基线分离。结论:所建立的手性分离方法可用于盐酸曲马多及盐酸氯吡格雷的手性研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建立盐酸曲马多和盐酸氯吡格雷2种手性药物的分离方法。方法:通过探讨环糊精的种类、浓度,缓冲液的pH值、浓度、电压以及温度对分离的影响,选择手性分离的最佳条件。结果:该2种手性药物的光学异构体得到基线分离。结论:所建立的手性分离方法可用于盐酸曲马多及盐酸氯吡格雷的手性研究。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盐酸曲马多;盐酸氯吡格雷
[中图分类号]R9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3734(2000)09-0613-03

 

  在手性药物的生产、纯度检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以及临床检测方面,手性药物的分析是极其重要的,都要求快速、准确、可靠的手性分离方法。近几年,飞速发展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手性分离方面显示出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1]。本实验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首次手性分离了盐酸曲马多和盐酸氯吡格雷2种药物(结构式见图1),为该2种药物的手性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图1 盐酸曲马多(a)和盐酸氯吡格雷(b)的化学结构式

材料和方法

1 试剂与试药
  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Sigma产品);盐酸曲马多(石家庄第一制药厂提供),盐酸氯吡格雷(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提供)。
2 仪器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Beckman P/ACE 5000型;毛细管67cm(有效长度60cm)×75μm(河北永年光导纤维厂);检测波长214nm;进样:低压自动进样(3 447N/m2) 5s,电压25kV;温度:20℃。
3 分离条件
  盐酸曲马多:缓冲液为100mmol/L Tris(用磷酸调pH为2.4),内含20mmol/L甲基-β-环糊精。盐酸氯吡格雷:缓冲液为 100mmol/L Tris(用磷酸调pH为4.8),内含20mmol/L甲基-β-环糊精。

结  果

1 环糊精种类及浓度的选择
  实验表明:所用5种环糊精中,只有甲基-β-环糊精对这2种药物有手性选择性,α-环糊精、 β-环糊精、 γ-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都不能区分该2种药物的光学异构体。因此,本实验选择甲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添加剂。另外,本实验考察了环糊精浓度对分离度及迁移时间的影响,浓度以20mmol/L为最佳,如果浓度高于此值,虽分离度有所提高,但所需的分离时间加长;浓度低于此值,出峰时间变短,分离度明显下降。
2 缓冲液pH值及浓度的选择
  由于2种药物的结构不同,其pKa值各不相同,因此,手性分离的最佳pH值也就不同。通过实验测得盐酸曲马多的最佳pH值为2.4,而氯吡格雷的最佳pH值为4.8,大于或小于其最佳pH值,分离度将明显下降。实验还表明,缓冲液浓度对手性分离也有较大的影响:2种药物在缓冲液浓度为100mmol/L时,均得到满意的结果;当浓度小于100mmol/L时,2种药物的光学对应体都不能得到基线分离。
3 电压和温度的选择
  在分离过程中,随着所加电压的升高,迁移速度变快,所需的分离时间变短,但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比较小。而温度对分离的影响比较大,温度降低,迁移速度变慢,出峰时间变长,分离度增加。因此,本实验选择的温度为20℃,使2种药物的光学对应体都得到了基线分离。
4 2种药物的手性分离
  按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基线分离了盐酸曲马多和盐酸氯吡格雷,见图2。

 

图2 高效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色谱图

讨  论

  本实验通过对环糊精种类和浓度、缓冲液pH值及浓度以及电压和温度的选择,表明由于手性异构体的立体结构不同,应首先考虑主客体分子之间的匹配性,只有药物的结构与环糊精的空腔大小相适应,环糊精的空腔才能容纳手性分子,形成稳定的包络物。因此,环糊精种类的选择是实现手性拆分的关键因素。
  本实验同时试验了5种环糊精,只有甲基-β-环糊精对这2种药物有手性拆分作用,而通常认为羟丙基-β-环糊精[2]手性选择性最强,但对这2种药物没有拆分作用,其原因有待于探讨。实验证明,另一个影响拆分的重要因素是环糊精的浓度,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发挥其手性拆分作用。由于所拆分的2种药物都呈碱性,因此,必须选择酸性缓冲液。
  实验结果还表明,不同的手性药物要求不同pH的缓冲液,同时要求其浓度必须达到一定值。另外,分离电压和温度对拆分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本实验通过手性拆分条件的选择,建立了该2种药物手性分析的方法,为研究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

作者简介:牛长群(1964-),男,高级工程师,硕士学位,现为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手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新药研究开发中的分析方法的研究。联系电话:(0311)5051133-2083。
牛长群(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中心,石家庄 050015)
祝仕清(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中心,石家庄 050015)
张兰桐(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石家庄 050017)

参考文献

 

 

作者: 牛长群祝仕清张兰桐 2007-5-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