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制药工艺与技术

青蒿素首次人工高效合成 昆明制药接洽新技术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摘要:核心提示:从200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列为政府首选指导用药,到随之而来的“青蒿热”,再到国内青蒿素产业泡沫破裂,青蒿素产业从巅峰迅速跌至谷底,至今仍在苦苦挣扎。从200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列为政府首选指导用药,到随之而来的“青蒿热”,再到国内青蒿素产业泡沫破裂,青蒿素产业从巅峰迅速跌至谷底,至......

点击显示 收起

核心提示:从200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列为政府首选指导用药,到随之而来的“青蒿热”,再到国内青蒿素产业泡沫破裂,青蒿素产业从巅峰迅速跌至谷底,至今仍在苦苦挣扎。

从200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列为政府首选指导用药,到随之而来的“青蒿热”,再到国内青蒿素产业泡沫破裂,青蒿素产业从巅峰迅速跌至谷底,至今仍在苦苦挣扎。蹚这趟“浑水”的华立药业(现名华智控股)、昆明制药(600422,收盘价17.17元),也尝尽了苦头。值得注意的是,华立药业和昆明制药同是华立集团旗下公司。

不过,青蒿素首次实现常规人工化学高效合成的消息,像是一枚重磅炸弹,在这个沉寂多时的行业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张万斌领衔的科研团队历时7年,经过无数次实验,首次以常规化学方法实现疟疾治疗药物青蒿素的高效人工合成,可使青蒿素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其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预计两到三年后将投放市场。

上述成果产业化进程可能比预期的要快,包括昆明制药在内的多家涉足青蒿素产业的药企均在与张万斌教授接洽技术成果转让事宜。

不过,昆明制药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青蒿素产品不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并非公司主要的盈利增长点,但就华立集团青蒿素产业链布局来看,未来集团内部的整合无疑将是最大的看点。

新技术或将大幅降低成本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青蒿素类抗疟药品列为政府首选指导用药。随后,由于全球市场需求量急剧上升,青蒿素顿时供不应求,并由此在国内掀起了一股“青蒿热”,不少地区开始大量种植青蒿。2006年全国青蒿种植面积从10万亩扩大到80万亩,生产企业从3家扩展到100多家,青蒿素价格也迅速飙升到8000元/公斤左右。

然而,一哄而上导致国内青蒿素产业产生巨大泡沫,盲目扩产很快使得市场由供不应求转为严重供大于求,价格急转直下。

到了2007年底,国内市场蒿草价格才5元/公斤,青蒿素价格也大幅跌落至1500元/公斤到2000元/公斤之间,我国最主要的青蒿种植基地重庆市青蒿种植面积急剧下滑,从2006年的30多万亩下降到不足5万亩。

数年来,青蒿素产业一直在沉寂,但近期的一则重大利好再次让整个青蒿素产业链沸腾起来。上海交通大学7月4日正式对外宣布,张万斌领衔的科研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常规人工高效化学合成。这是一个突破性成果,使得青蒿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较之于传统的青蒿素合成工艺,张万斌所在团队利用特定催化剂将青蒿酸还原后所得到的二氢青蒿素,再经过一个无需光照的常规合成途径,即可方便高效地得到过氧化二氢青蒿酸,经氧化重排可高收率地得到青蒿素。

这一科研成果的突破点在于,原料可由提取青蒿素的废料或单糖生物发酵所得,采用关键的催化剂得以实现常规化学合成,便于规模化、工业化生产。

同时,这一技术以接近60%的高收率得到青蒿素,合成效率高。按照之前用传统的方法,1吨的黄花蒿,可以提取约6~8公斤的青蒿素,每公斤青蒿素成本高达4000~6000元。而此次用化学合成方法破解后,青蒿素的制造成本将降低50%以上。

针对未来的产业化、工业化推广,张万斌教授介绍,目前该成果已完成专利布局,准备申请国际专利,团队成员将尽快增加实验场地,扩大研发人员队伍,策划中试放大及产业化方案,加速推进产业化进程。

张万斌教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实现产业化,青蒿素价格肯定会大幅下降。

同时,张万斌教授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产业化进程可能比预期的要快,可能要不了两三年时间。目前包括昆明制药在内,国内多家青蒿素产业链上的药企均已经接洽技术成果转让事宜。

昆明制药:青蒿素非主要盈利点

据了解,在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昆明制药从事青蒿素原料药的生产,主要向瑞士诺华公司的复方蒿甲醚提供原料供应,公司年产40吨蒿甲醚项目和30吨青蒿素技改项目均已投产,2011年度天然植物药系列占主营收入的39.65%。

那么,这场即将掀起的青蒿素产业革命,将会对昆明制药等相关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公开资料显示,世界上以青蒿素为基础的高端复方药物只有两个,一个是诺华的Coartem,一个是华立集团旗下的Artekin。诺华的Coartem已向WHO及其合作组织供应,昆明制药生产的蒿甲醚正是Coartem的原料之一。

根据2011年报,昆明制药的天然植物药系列实现营业收入95999.61万元,同比增长28.89%。主要经营的植物药产品有蒿甲醚系列、三七系列、天麻素系列、秋水仙碱系列和灯盏花系列等名、特、优、新天然药物产品。

其中,昆明制药生产的国家一类抗疟疾新药——蒿甲醚系列产品,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荐,已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目录。

对于青蒿素人工化学合成的重大突破,昆明制药一位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本身这个产品一直都是有竞争的,然后它在我们公司不算是主要的产品,不是主要的盈利增长点。”

上述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公司主要是向瑞士诺华的复方蒿甲醚提供原料供应,但是青蒿素方面的业务收入没有单独统计过,影响不好估计。

对于2011年天然植物药系列占主营收入的39.65%,该工作人员强调,除青蒿素以外,公司天然植物药实际上还包括三七、天麻等其他植物药,对应产品为天玄清和血塞通两个大的系列,这两个系列的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也是主要的盈利增长点。

考虑到用化学合成方法破解后,青蒿素的制造成本将降低50%以上,这是否意味着昆明制药的青蒿素产品将受到冲击?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这个我还没有了解清楚,没办法给你解释,但我现在能回答你的就是,这个东西目前对我们公司还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集团整合方向成最大看点

早在上一轮青蒿素产业热潮中,华立集团就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2005年,青蒿素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2006年达到5亿元,到2007年突破8亿元,并以青蒿素产业为核心带动整个植物药产业的发展。

据规划,2005年华立集团青蒿素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青蒿素原料药提取产能达到80吨,除满足集团内部下游产品生产所需外,其余原料药对外销售。同时,继续在非洲、东南亚等主要需求地拓展青蒿素制剂销售。

然而,国内青蒿素产业随之而来的泡沫破裂,让华立集团的青蒿素产业同样受到不小的冲击,并最终导致华立药业被迫于2010年将其青蒿素业务从上市公司剥离出去。

当时,华立药业对外解释称,“公司青蒿素产业,在经历了青蒿素原料药价格暴跌和世界卫生组织禁止单方抗疟制剂的双重打击后,一直面临亏损局面,虽经多方努力,仍未能走出困境……截至2010年9月30日,公司青蒿素产业今年已经发生超过6000万元的亏损,为了避免给公司及全体股东带来更大的损失,有必要尽快出售华立科泰公司,完成对公司青蒿素产业的剥离。”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内最

大的青蒿素产业平台,目前华立集团的化学药、生物制药平台以华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华方医药)作为载体建设,而华立集团的植物药平台建设则以华方医药旗下的昆明制药为载体。与此同时,华方医药还依托旗下与青蒿素产业相关的7家子公司共同组成的专业化医药公司——北京华立科泰医药有限公司(现名北京华方科泰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方科泰)整合了青蒿素产业链,形成了以抗疟疾药物、抗生素为主导的产品系列。3月16日,华方科泰子公司南湖制药“科泰复”青蒿素口服制剂生产线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GMP现场考查,南湖制药成为中国第二家制剂生产车间通过世界卫生组织GMP认证的工厂。

随后不久,北京华方科泰副总裁刘永源5月29日应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邀请,参加了由比尔·盖茨亲自主持召开的青蒿素行业座谈会。

那么,在上海交大常规人工化学合成青蒿素引致的产业革命浪潮再次来袭之时,雄踞国内产业高地的华立集团将如何应对?是率先引进最新科研成果,还是再次进行内部资源整合?但无论哪种方式,其未来动作都值得关注。

作者: 2012-7-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