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许多研究表明乙肝疫苗能防止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和水平传播,早产儿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反应与足月儿相似(5μg/剂),98%以上婴儿血清HBs-抗体达到保护性水平。出生体重小于2000g(1090~1980g),胎龄28~31周,出生...
06-04-16摘要:无症状HBsAg携带者分为三种情况:①患过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②健康携带者。 第一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应进行医学跟踪观察,每3个月复查一...
06-04-16摘要:HBV的母婴传播是慢性HBV感染的主要方式,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几乎所有的同时携带HBsAg 和HBeAg的母亲所生婴儿都会产生HBV感染,其中95%会成为慢性携带者,而慢性HBV感染至成年后,可致肝硬变和肝癌。宫内HBV感染的...
06-04-16摘要:乙肝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HBs水平随年龄增加而有所降低或不被检出,并不意味着保护性消失,当受HBV感染可引起有效的抗-HBs回忆反应(调查表明,初免时无免疫应答或低免疫应答者,仍有发生HBV感染的可能,但低免疫应...
06-04-16摘要:家中有人患肝炎后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肝炎在家庭成员传播。首先应送病人去医院隔离治疗,暂时尚不能住院者应在家里进行隔离治疗。具体方法是:①隔离病人。②与肝炎病人分餐,餐具独用,用后单独进行煮沸,时间为...
06-04-16摘要:急性期乙肝病人体内病毒复制旺盛,传染性强,因此急性乙肝病人必须住院隔离治疗,防止传播感染他人。其隔离时间长短视病情而定。慢性乙肝病人是否隔离治疗,要看乙肝病人血内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而定,若乙肝五项指标...
06-04-16摘要:8%,流行因素中有受血史者阳性率3。 ⑤戊肝(HE):目前尚无可靠检测试剂,在我国呈散发流行状态,华北、东北可能为高发区,抗HEV人群中随年龄增大而增高,20~59岁多见,男高于女,青壮年发病率高。
06-04-16摘要:认真做好乙肝病人的血液处理是杜绝乙肝传播的重要环节,这部分人的血液如果污染了地面,应用纸擦拭干净,不可用拖把擦洗,以免扩大污染面,沾有血液的纸应立即焚烧掉。乙肝病毒耐低温,不耐高温,在一定的环境中能...
06-04-16摘要:随着PCR技术的开展,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部分的HBsAg(-),而HBV DNA(+),称为HBsAg阴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我国正常人群中约占3%。其原因可能是:①与HBV的变异有关,近年的研究发现HBV是高度变异的,没...
06-04-16摘要:肝穿刺既是一种检查方法,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当临床遇有一些诊断不明的肝脏疾患时,应考虑做肝穿刺:如疑为肝炎而难以确诊者,或需进行病理检查协助分型者。另外,肝脓肿病人可通过肝穿刺抽出脓液,同时还可通过穿...
06-04-16摘要:B超对于病毒性肝炎缺乏特异性诊断,只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临床已确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没有必要常做B超检查。
06-04-16摘要:CT有较高的分辨力,对肝内占位性病变,原发和转移肿瘤的生长方式、形态、轮廓、钙化、出血、坏死、囊变和血运情况都可以显示出来。CT还可以用于鉴别黄疸患者是外科性(阻塞性)的还是内科性的。因此CT不是肝炎患者...
06-04-16摘要:提到肝功能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转氨酶,甚至有人认为转氨酶就是肝功能,其实肝功能的种类很多,反映肝功能的试验已达700余种,新的试验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建立,主要包括四大类。 ①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包括血清...
06-04-16摘要:由于整个肝脏内转氨酶含量约为血中含量的100倍,如果释放的酶全部保持活性,只要1%的肝细胞坏死,便足以使血清中的酶活性增加1倍。又由于肝细胞内转氨酶浓度比血清高1000 ~5000倍,肝细胞内转氨酶也可由于此种浓...
06-04-16摘要:肝在胆红素代谢中具有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功能障碍,均可引起黄疸。检查胆红素代谢情况对测定肝功能,尤其是黄疸鉴别具有重要意义。胆红素测定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正常值:总胆红素4...
06-04-16摘要:谷草转氨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但肝脏损害时其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40μ/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丙/谷草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
06-04-16摘要:肝脏合成的蛋白质主要为白蛋白,大部分白蛋白、球蛋白也由肝脏产生。血清蛋白测定主要包括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白/球比值。其正常值为:总蛋白60~80g/L、白蛋白35~50g/L、球蛋白25~4 0g/L、白/球比值为1。...
06-04-16摘要:这是近些年来新开展的一项检测肝功能损害的比较灵敏的指标。目前限于测定总胆汁酸,正常值为0~10μmol/L。胆汁酸是由肝排泄的主要有机阴离子,其代谢情况主要受肝脏所控制,因此能较特异地反映肝脏的功能。当肝功...
06-04-16摘要:AFP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系肝细胞内粗面内网核糖颗粒所合成,胎儿出生后,血清AFP浓度下降,几个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正常成人肝细胞失去合成AFP的能力,因此血清中含量极微(一般<20μg/L...
06-04-16摘要:肝炎指肝脏发炎。许多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及某些原虫和寄生虫的感染都可能引起肝脏发炎。各种毒物(如砒霜)、毒素(细菌的内外毒素)和某些药物(如雷米封、消炎痛、氯丙嗪等)的中毒...
06-04-16摘要:甲、乙、丙、丁、戊、己、庚7型病毒性肝炎在病原学、血清学及临床经过、肝外器官损害等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其临床表现却颇相类似。临床上根据其表现上的共性,常做以下分型: ①急性黄疸型肝炎。 ②急性无黄...
06-04-16摘要:⑤医生检查可有肝肿大、压痛、肝区叩击痛及黄疸表现。也可进一步做血清免疫学检查以明确肝炎类型。
06-04-16摘要: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腹腔右上部,小部分在左上部,分为左、右两叶。正常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但腹壁松软的病人,在吸气时可于肋弓下触及肝下缘,但不超过1cm。如果超出上述标准,且叩诊肝上界正常(大约在...
06-04-16摘要:在肝炎的诊断中,需经常检测血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活性。因为转氨酶在肝炎病程中出现最早,在肝炎早期临床症状尚未出现时,血清中转氨酶已升高。因此常把它作为肝炎诊断中主要检测的指标之一,但在多项肝...
06-04-16摘要:肝胆均由腹腔神经丛交感支、迷走神经腹支和脊髓神经的膈神经支配。肝胆组织中分布着许多内脏神经的感受器。肝包膜上的神经与膈神经相连,属脊髓感觉神经支配。急性肝炎患者由于肝脏充血肿胀、渗出和肝细胞坏死,使...
06-04-16摘要:因我国为肝炎高发区,肝炎的急性期、恢复期都可有肝区痛症状,但肝脏周围邻近脏器组织很多,有肝区痛者不一定就是得了肝炎。发生肝区痛时应考虑到以下几种原因与肝炎加以鉴别。 ①固定性书写体位,可使肋间肌肉...
06-04-16摘要:临床上把皮肤、巩膜和小便黄染称为“黄疸”,这是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含量增多引起的。因为胆红素的颜色是黄的,所以会出现黄疸。那么,什么情况下血中胆红素会增多呢。首先让我们复...
06-04-16摘要:根据发病机理,黄疸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溶血性黄疸:由于红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破坏,释放的胆红素大大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而出现黄疸。如新生儿黄疸、恶性疟疾或因输血不当引起的黄疸,都属于这一类。 ...
06-04-16摘要:2μmol/L(2mg/100ml),就可使皮肤、粘膜出现黄疸。临床上黄疸首先出现于眼结膜及巩膜,其次是口腔的硬软腭和粘膜。由于胆红素和含弹性硬蛋白的组织结合最紧密,因此巩膜、血管、韧带、睑板和皮肤等一旦被染黄,...
06-04-16摘要:患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时,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如在血和尿中找到病原体,血清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阳性,即可与肝炎鉴别。 ③药物性肝炎:有服药史,服用过能使肝脏中毒受损的药物,如氯丙嗪、消炎痛、磺胺类、...
06-04-16摘要:①休息:这是治疗肝炎十分有效的措施。急性肝炎宜卧床休息,直至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待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已经或接近正常(血清胆红素在17。慢性肝炎宜劳逸结合,适当休息以减少机体消耗,增加肝脏血液供应,...
06-04-16摘要:使用退黄药的目的是尽快缩短高胆红素血症的时间,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①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肝炎治疗已有30余年,作用是可促进胆红素的结合,减轻炎症渗出,疏通胆道,加速胆汁排泄,对肝内胆汁淤积引起的...
06-04-16摘要:经过研究证实,中药降低转氨酶多是通过以下作用来实现的: ①改变机体的反应性:慢性肝炎部分病人,虽然长期酶不正常,但肝脏组织学可能没有变化。能抑制反应性炎症解除过敏状态的中草药有丹皮、徐长卿、白毛夏...
06-04-16摘要:抗病毒治疗主要是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进而达到逐渐清除的目的。据观察和有关报道,乙肝、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能改善肝功能,随着血中的表面抗原、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丙肝病毒核糖核酸的转阴,临...
06-04-16摘要:慢性肝炎往往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体液免疫功能亢进,机体处于免疫调节紊乱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合理使用免疫刺激剂和免疫抑制剂,以图提高细胞免疫力,降低体液免疫力,对病毒已整合到肝细胞内,抗病毒治疗无效者...
06-04-16摘要:中医辨治急性肝炎首先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二种类型。其中黄疸型又分湿热蕴结,热重于湿。无黄疸型则分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脾胃不和三种证型,分别选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黄疸明显者,茵陈配大...
06-04-16摘要:有些中药对肝脏还是有损害的。目前已发现或证实有损肝作用的中药有黄药子、苍耳子、农吉利、千里光、猪屎豆、鱼胆、四季青、苦楝皮、贯众、铅丹、砒石、草乌、雷公藤、艾叶、角菜子、红茴香根皮、有毒蜂窝、薄荷油...
06-04-16摘要:肝炎的治疗多采用综合疗法,但多方联用,多药杂用则会加重受损肝脏的负担。根据肝炎肝病的病理特点,中医治疗应抓住主要矛盾,用药从简,配伍宜精。药物剂量不仅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而且与用药后的副作用有直接的...
06-04-16摘要:一般来说,肝炎的预后大多数是良好的,患了急性肝炎可以顺利恢复,不会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不过确实有少数乙型肝炎病人长期不愈,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最终极少数病例发展为肝癌。根据研究发现,肝硬化中75%~80...
06-04-16摘要:肝细胞凋亡(apoptosis)为自身程控性细胞死亡,多属于生理过程:肝细胞通过嗜酸性变而发生固缩,胞体变小,胞质变致密,核浓缩以致消失,形成嗜酸性小体。而肝细胞坏死多见于肝脏损伤性病变中,肝细胞严重水变性...
0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