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丙肝病毒感染后,人体并不产生对同源或异源病毒的免疫保护作用,目前尚无疫苗可用。有人使用非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作为被动免疫,其效果亦欠佳,似乎没有中和抗体,因此,目前预防丙肝只能通过间接手段。 ③筛查...
06-04-16摘要:国外报道,用干扰素治疗输血后丙型肝炎11例,治疗前肝活检证实5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为急性肝炎。方法是将人成纤维细胞干扰素300单位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每周3次,共4周。治疗结束后,对4例急性肝炎...
06-04-16摘要:有人用重组干扰素治疗10例丙型肝炎患者,500万单位/日,1个月后8例转氨酶明显下降,继续治疗(剂量减至100万单位,3次/周),转氨酶持续得到改善。仅有2例复发,血清转氨酶回升到治疗前水平。 另一作者进行了一...
06-04-16摘要:应用敏感的特异性血清学试验诊断甲型及乙型肝炎以来,发现一些具有传染病特点,但缺乏目前已知的病毒血清学(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证据的急性和慢性肝炎,统称为非甲非...
06-04-16摘要:主要有抗-HBcIgM、HBeAg、HBV-DNA、DNA多聚酶(DNAP)和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 )等。
06-04-16摘要: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是指经常肠道外暴露血液者,如血友病患者、静脉内滥用药物成瘾者、血液透析患者、骨髓和肾移植患者、心外科患者以及经常经皮注射的患者。据来自西班牙的报告,血友病患者、静脉内滥用药物成瘾者...
06-04-16摘要:①传播途径相同,主要通过胃肠外途径传播。 ②临床上,两者均可使病情发展为慢性化,而且最常见的组织学损害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变,预后不好。
06-04-16摘要: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的血中含有丙型肝炎病毒,具有传染性。有人对1984~1986年间接受5150 份血制品注射后的383例心外科手术患者的丙型肝炎发生率,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9例发生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中,有6例(67%)...
06-04-16摘要:在那时,已知乙肝病毒有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原,故而认为新发现的抗原是乙肝病毒的第四种抗原,就按希腊字母的顺序将其命名S抗原,其抗体为S抗体。经过进一步研究,方知S抗原并非乙肝病毒的组成部分。因此,1...
06-04-16摘要:如既往未感染过HBV,且同时暴露HBV和HDV,则发生HBV/HDV同时感染。如既往已感染HBV,现为HBsAg无症状携带者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现又感染HDV,则发生HBV/HDV重叠感染。 在HBV/HDV同时感染时,由于HBV复制是一时...
06-04-16摘要: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提供丁肝病毒的包膜蛋白,过去认为丁肝病毒感染只发生在乙肝病毒标志阳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然而有的乙肝患者虽然 HB sAg阴性,甚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
06-04-16摘要:丁肝的主要传染源,无疑是丁肝的慢性患者和丁肝病毒携带者。我们已经知道,丁肝病毒的复制必须依赖乙肝病毒的辅助,只有当乙肝病毒复制产生的乙肝表面抗原装配在丁肝抗原和丁肝病毒核糖核酸的外部,方能组成完整的...
06-04-16摘要:1984年许健育首先报道在北京乙肝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丁肝病毒抗体,不久后,都连杰等报道武汉地区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肝组织检测出丁肝病毒抗原阳性者10例。文献报道血清丁肝抗原(或抗体)阳性与肝组织中丁肝抗原...
06-04-16摘要:丁肝病毒与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相似。 (1)通过输入带有丁肝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使用污染了丁肝病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2)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含有丁肝病毒的体液或分泌物,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甚至可通...
06-04-16摘要:丁肝的临床表现与以下肝病毒的感染方式有关,现按丁肝病毒的感染方式分别说明。 (1)丁肝病毒与乙肝病毒同时感染,将可能出现下列两种情形。 ①急性丁肝病毒相关肝炎:其临床及生化特点与单纯乙肝相似,症状...
06-04-16摘要:丁肝病毒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在丁肝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对肝细胞具有直接的致病性。 (4)几乎所有慢性丁肝病毒感染者都有慢性肝病的倾向。
06-04-16摘要:(2)血清丁肝抗原的检测:是丁肝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判断活动性感染的一项指标。 (3)血清丁肝抗体免疫球蛋白M的检测:是丁肝病毒复制与早期感染的诊断指标。若能在发病两周内同时检出丁肝抗原,可直接诊断丁肝...
06-04-16摘要:(1)乙肝疫苗的接种:经研究证实对乙肝免疫的个体可以防止丁肝病毒的感染,因而乙肝疫苗的接种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和随之发生的乙肝和丁肝的混合感染。 (3)防止丁肝病毒在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中间的传播:应...
06-04-16摘要:丁肝的一般支持疗法及中西医药物综合治疗与乙肝相同,一些回顾性资料已证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似无效。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干扰素-2(IFN-2)及磷羧基甲酸钠还比较有效。但一旦中断治疗,疾病呈复发倾向,病...
06-04-16摘要: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与甲肝相似,但其传染性较甲肝为低。1922年印度新德里因水源受污染而发生戊肝暴发流行,35000人发病。 (3)流行性戊型肝炎,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雨季。 (4)主要为青壮年发病,儿...
06-04-16摘要:戊肝病毒能否从感染母亲传给胎儿尚无定论,但很多事实已旁证垂直传播确实存在。如戊型肝炎妇女常发生流产和宫内死胎。不但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胎儿和围产期病死率很高,非暴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流产和宫内死胎的发...
06-04-16摘要:我国学者对6名戊型肝炎患者发病前后收集的60份系列粪便标本,用免疫电子显微镜检测,发现在发病前1 ~4日,戊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为100%,发病后1~3日为70%,4~6日为40%,7~9日为25%,10 ~12日为4%,于发病后两周...
06-04-16摘要:戊肝病毒经口侵入人体,从肠道经门静脉感染肝细胞,在肝细胞浆内增殖复制,复制后的病毒颗粒散布于肝细胞浆基质中,并可分泌于毛细胞管而后混入胆汁之中。在感染戊肝病毒的猴胆汁中,第7日病毒颗粒还是阴性,到第...
06-04-16摘要:(1)免疫电子显微镜:用患者恢复期血清作抗体,检测急性期患者的粪便及胆汁中病毒抗原。或用已知病毒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 (2)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戊肝病毒抗原。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
06-04-16摘要:有人对1993~1994年同期住院的甲肝和戊肝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分析,结果发现戊肝患者中青年居多,老年患者(>60岁)占18。9%,而甲肝以学生多见。两者均以急性黄疸型为主,但戊肝亚急性重型和急性淤胆型...
06-04-16摘要:在临床成年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型肝炎占20%左右。在住院的戊型肝炎中,老年患者占26。老年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所占比例。老年人戊肝发热少见,淤胆症状常见,...
06-04-16摘要:(1)孕妇感染戊型肝炎后,发生重型肝炎比例与怀孕时间长短有关,怀孕后期发生重型肝炎者明显增多,病死率也明显增高。暴发流行期间孕妇的重型戊肝的病死率最高可达40%。 (2)男性多发,平均年龄较甲肝偏大,随年...
06-04-16摘要:(1)加强水源管理,严防水源及食品被粪便污染,改善供水条件,保证安全用水。 (2)改善卫生设施,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戊肝病毒遗传因子的纯正株培养成功,目前正在...
06-04-16摘要:(1)在一个地区发生1次流行后,隔若干年才发生再次流行,未发现有再次发病者。 (2)在地方性流行地区,新近从其他地区迁入的居民,尤其是经济水平较高的人群,因从未感染过本病,缺乏免疫力,故发病率较当地人群...
06-04-16摘要:己型肝炎的病原尚未确定和公认,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仍主要采取排除法。临床上排除甲~庚型6种肝炎病毒及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方可考虑己型肝炎的诊断。 按照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06-04-16摘要:庚型肝炎病毒(HGV)主要经过血液或肠道外的途径传染他人,与丙肝、乙肝病毒之间具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因此,庚肝病毒可与丙肝或乙肝病毒同时感染。 有人认为输血后庚型肝炎的潜状期平均为61天。急性庚型肝炎的血...
06-04-16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肝脏的特殊炎性反应,以血清内存在自身抗体、高ν-球蛋白血症及碎屑样坏死组织学特征为特点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易被误诊为关节炎、结缔组织病或月经不调,出现黄疸时才被诊断,约20%~25%病人...
06-04-16摘要:(1)对称性、游走性关节炎,多侵犯大关节,可反复发作,伴疼痛及僵直,无关节畸形。 (2)低热、皮疹、皮肤血管炎和皮下出血。 (3)内分泌失调,有类柯氏面容,紫纹,痤疮,多毛,女性闭经。男性乳房发育,桥本...
06-04-16摘要:(2)免疫血清学检查: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为本病特征。
06-04-16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三型:Ⅰ型(经典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女性多见,有抗核抗体及抗平滑肌抗体(抗肌动蛋白)。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预后与炎症活动严重程度及宿主遗传素质有关,重症患者不经治疗10年死亡率为90%。
06-04-16摘要:(1)一般治疗:活动期要求卧床休息,限制体力活动,禁酒,进食富含维生素饮食。 (2)皮质激素治疗:治疗上主要依靠免疫抑制剂,但未证明能预防肝硬化的发生。生化指标改善后仍需用药1年,停药前作肝活检确定组织...
06-04-16摘要:饮酒后摄入体内的乙醇95%以上在肝内分解代谢,乙醇在肝细胞浆(胞液)的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醛,再转变为乙酸,此外肝细胞微粒体内存在乙醇氧化系统,可使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对肝细胞的毒性比乙醇本身更大...
06-04-16摘要:本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内大量饮酒史,有明显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体征有黄疸,肝肿大和压痛,同时有...
06-04-16摘要:(1)肝衰竭:发病后病情急剧恶化,临床表现与重症肝炎相象。常并发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而死亡。可视为酒精性肝炎的一种亚型,停饮酒后,症状可消失。
06-04-16摘要:酒精性肝炎预后较差,但如能及时禁酒和住院治疗,多数可恢复。如已有慢性酒精性肝病基础者,如患者继续饮酒,则不可避免地会发展为肝硬化或并发肝衰竭,也有部分酒精性肝炎发展为肝纤维化,而不发展为肝硬化,据统...
0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