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8期

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质的影响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脂质的影响。方法:选择经WHO有关“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确诊的UAP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阿托伐他汀20mg/d,睡前服用)和对照组(37例,UAP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以及治疗后4w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脂质的影响。方法:选择经WHO有关“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确诊的UAP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阿托伐他汀20mg/d,睡前服用)和对照组(37例,UAP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以及治疗后4w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清脂质浓度无明显区别,治疗组治疗后TC、TG和LDL-C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检测结果(P均<0.05~0.01)。结论:早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UAP患者各项血清脂质指标浓度。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脂质;阿托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因其有效性和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而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内科临床[1,2],我院观察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住院患者早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清脂质浓度变化,并与未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同病患者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连续选择2007年2月~2008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WHO有关“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中UAP诊断标准。②愿意接受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标准:心肌梗死患者;严重慢性心力衰竭,且LVEF<30%;各种急、慢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实际入选UAP 87例,其中,男52例,女35例,年龄43~85(57.62±17.91)岁。入选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

  1.2  方法

  1.2.1  分组及服药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UAP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肝素、硝酸甘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组除基础和对症治疗外给予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每粒10mg,下同) 20mg/d,睡前服用;对照组除未给予阿托伐他汀外,其他治疗与治疗组相同。

  1.2.2  血清脂质测定方法  用氧化酶法测血清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试剂盒由上海申能-德赛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用化学修饰酶法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试剂盒均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以上检查标本采集应在禁食10~14 h后抽取静脉血10ml,分离出血清,使用日本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生化观察指标本采集时间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w。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计量资料用(±s)表示;自身对照和组间比较均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浓度变化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浓度变化比较(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1;与对照组比较:cP<0.05,dP<0.01

  3  讨论
   
  UAP是冠心病病情分类中较为特殊的疾病谱,一般认为,UAP发生机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溃蚀、破裂的基础上导致病情加剧。阿托伐他汀是一种新型合成的组织选择性3-羟基-3甲基戊-酞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肝细胞TC合成,有效地降低TC、TG、LDL- C。诸多临床试验结果提示,阿托伐他汀还有抗炎、稳定斑块、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内皮素生成、减少组织因子表达等非降脂作用。他汀类药物用于UAP早期干预亦屡见报道,国外一些CARE二级预防干预试验,证实了早期对心肌缺血患者进行他汀类药物干预以及控制血脂的重要性。以上这些结论均被LIPS二级预防试验所证实。本研究以UAP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注意后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以及治疗后4w各项血清脂质(TC、TG、HDL-C和LDL-C)指标变化。结果表明,UAP发生后早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UAP患者各项血清脂质指标浓度,这与其他作者同类研究[2,3]结论相同。他汀类药物调节UAP患者脂类代谢紊乱与以下机制有关[4]:缩小脂质核心,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3-轻基-3-甲基戊二酞辅酶A(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的合成,从而显著降低TC和LDL-C,减少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壁的沉积,缩小斑块中的脂质核心,这些降脂机制也减少了对纤维帽张力需求,稳定斑块,降低体内炎症反应,明显改善UAP患者病情,为ACS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必要性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UAP患者早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具有明显的纠正脂类代谢紊乱作用,同时还可减轻心肌损伤,改善预后。目前,临床上较为成熟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是治疗UAP的重要选择方法之一,但它并不能解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问题。因此,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机制及探讨他汀类药物防治不稳定斑块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习智,王豫辉,董根山,等.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血脂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2):1600-1602.

  [2] Nijm J,Kristenson M,Olsson AG,et al.Impaired cortisol response to acute stressor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disease. Implications for inflammatory activity[J].J Intern Med. 2007,262(3):375-384.

  [3] 曾武涛,冷秀玉,王礼春,等.早期调脂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9(5):333-335.

  [4] 李建军.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抗炎机制[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1):8-10.


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西药局,辽宁 沈阳 110024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