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7期

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7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指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脑损伤,病死率和伤残率极高,其治疗效果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预后。我院2004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7例应用脑苷肌肽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脑苷肌肽;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脑损伤,病死率和伤残率极高,其治疗效果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预后。我院2004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7例应用脑苷肌肽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1例HIE为我院儿科NICU住院患儿,均符合HIE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1],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胎龄38~42周;出生体重2 500~4 000g;男59例,女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中度22例,重度25例;对照组44例:中度20例,重度24例。二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HIE分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二组均采用综合治疗,给予纠酸、补钙、注射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正常,控制液体量及调整电解质平衡、对症等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注射液[凯洛欣,诺氏制药(吉林)有限公司]2ml,1次/d,疗程15d,共2~3个疗程。记录二组患儿惊厥停止、前囟压力、意识障碍、肌张力、原始反射的恢复时间,治疗3,9,14d采用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法(NBNA)[2,3]评价患儿治疗反应。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用±s表示,二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二组患儿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见表1。观察组患儿各项症状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表1 二组患儿症状恢复时间比较(略)

  2.2 二组患儿NBNA评分情况比较                                    
  见表2。观察组患儿出生后3,9,14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表2  二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略)

  3 讨论

  HIE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大。因此,对于HIE治疗的研究,成为当今新生儿学科研究重点之一。HIE的发生机制复杂,其脑损害主要发生在再灌注阶段,多在缺氧情况下,ATP不断消耗,致使分解增加,同时神经元胞膜梗化,大量Ca2+涌入神经元,Ca2+激活蛋白酶,在再灌注时通过黄嘌呤氧化酶途径产生自由基,造成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ATP生成受抑制致使脑代谢障碍,导致不可逆神经元损伤[3]。脑苷肌肽为复方制剂,其主要成份是多肽、多种神经节苷脂,神经节苷脂分布在所有哺乳动物细胞膜上,在神经系统中含量较丰富,能有效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发育以及参与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和再生过程[4]。介导细胞间、细胞与微生物以及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调控细胞膜中蛋白的功能,如抑制持续性Ca2+内流、保护膜Na+-K+-ATP酶活性等功能,参与突触传递等机制来保护神经组织[5]。国内外动物实验证实神经节苷酯能通过血液屏障,预防神经细胞凋亡,稳定神经细胞膜,维持钙平衡,减轻缺氧缺血后脑损伤,同时可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与修复[6]。本组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症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早,NBN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脑苷肌肽能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对HIE有较明显治疗作用,可提高患儿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优于常规治疗,是目前治疗HIE的有效药物,且未见有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100

  [2]鲍秀兰.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在预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2):84

  [3]郑采梅.脑缺氧缺血性脑血管神经元损伤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3,1(1):6-8

  [4]Martin IJ,Kaiser A,Priice AC.Motor neuron degeneration after sciatic nerve avulsion in adult evolves with oxidative stress and is apoptosis[J].J Neurobiol,1999,40(2):185-201

  [5]Hakonori SI.Bifunctional role of glycosphing olipids:modulators for transmem berane signaling and mediators for cellular in teractions[J].J Biochem,1990,265(31):18713-18716

  [6]张艺.神经节苷脂防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28(1):42-45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                                    

作者: 张建华 陈淑蕙陶志敏 张素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