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7期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骨折,踝关节。手术治疗。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临床疾病,治疗要求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目前多倾向手术复位内固定。我院骨科1996年6月—2003年6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183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现对其中资料完整97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骨折,踝关节;手术治疗;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临床疾病,治疗要求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目前多倾向手术复位内固定。我院骨科1996年6月—2003年6月共收治踝关节骨折183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现对其中资料完整97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7例,男58例,女39例;最小18岁,最大54岁,平均36.5岁;工人40例,农民26例,干部5例,学生12例,运动员14例。

  1.2 致伤原因和伤情                                    

  车祸伤32例,高空坠落伤17例,跌落致伤12例,塌方砸伤16例,扭伤20例。新鲜损伤73例(其中开放性损伤8例),陈旧性损伤24例,最长时间2个月,最短时间1h。骨折按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42例,旋后内收型6例,旋前外旋型34例,旋前外展型11例,垂直压缩型4例。

  1.3 治疗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使用止血带。首先, 采用内踝前弧形切口和外踝后侧L形切口,外踝普通钢板、AO1/3管状钢板或张力带固定。着重恢复外踝的旋转和长度,注意保证外踝10°~15°外翻角,使用钢板时下方向外预弯成 10°~15°角,避免踝穴狭窄。内踝用可吸收螺钉、松质骨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 C形臂透视如后踝骨折块未复位,用松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上方约2cm处与踝关节平行并前倾30°,先以直径3.2mm钻头钻孔,接着用直径4.5mm钻头扩大腓骨孔,然后在踝关节功能位上固定后再旋紧下胫腓固定皮质骨螺丝钉, 用可吸收线修补下胫腓联合韧带及内外侧韧带损伤,术后石膏托外固定4周,功能锻炼,6周后扶拐下地活动。

  1.4  随访结果                                    

  本组97例最短随访6个月,最长随访3年4个月,平均随访2年,术后1年取内固定,不单独取下胫腓固定螺丝钉,无断钉现象,术后2年得到随访90例,踝关节活动正常,行走正常无疼痛,完全胜任伤前工作。5例半年随访表现踝关节肿胀,行走超过20min后跛行伴疼痛, 2例踝关节负重时明显疼痛。根据Baird-Jackson评分[1]评价疗效:优82例,良8例,一般5例,差2例,优良率为92.7%。优于国内陈宗文等[2]报道的90.9%的优良率。

  2 讨论

  2.1 外侧稳定结构在踝部骨折中的治疗地位                                    
  外侧稳定结构由腓骨下端和距腓前后韧带及跟腓韧带组成,外踝骨折复位是踝关节骨折治疗的关键,包括恢复外踝的对位和长度。研究表明[3]切断内踝或切断内踝及下胫腓韧带,踝关节无明显不稳,可见外踝在踝关节稳定中的作用。腓骨短缩时,外踝上移,距骨外移,引起踝关节不稳。距腓前后韧带及跟腓韧带损伤可导致距骨倾斜甚至半脱位,可引起踝穴增宽,最终形成踝关节创伤关节炎。踝关节的损伤多为骨与韧带、软组织的复合损伤,忽略任何一点都会导致治疗上的失败。

  2.2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处理                                    
  以往文献都认为应该固定胫腓下联合,目前对此尚有争议。荣国威[4]认为,如果内踝骨折和腓骨中下1/3骨折以螺钉和钢板分别进行内固定,则踝穴可以获得稳定,无需再固定下胫腓联合。姜保国等[5]认为用拉力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都是不可取的,因为这将限制腓骨相对于胫骨干的运动,从而影响踝穴对距骨运动的顺应性调节,极易出现螺钉断裂。我们曾遇见1例患者踝关节骨折行拉力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出现踝穴狭窄、垂足、踝关节背伸受限,至于下胫腓联合螺钉断裂,那更是多见。我们主张对有胫腓下联合分离的骨折,均在踝关节功能位予1枚直径3.5mm长螺钉自外踝滑动孔固定,注意勿使踝穴狭窄。我们不主张使用加压螺钉,本方法优点为可有效防止断钉,无需10周后手术取出下胫腓联合固定钉。

  2.3  内踝、三角韧带及后踝的处理                                    
  内踝必须牢固固定,可使三角韧带恢复其功能。内侧三角韧带如有损伤,一并以可吸收线修补。单纯的后踝损伤较少见,在进行外踝、内踝复位后多可使后踝复位,超过1/3胫距关节面的后踝骨折应手术内固定,而小于1/4关节面无需固定。

  参考文献

  [1]Baird RA,Jackson ST.Fracture of the distal part of the fibula with associated disruption of the deltoid ligament.Treatment without repair of the deltoid ligament[J].J Bone joint Surg,1987,69A:1346-1352

  [2]陈宗文,杨旭东,张智勇,等.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分析[J].安徽医药,2005,9(1):36

  [3]梁庆威.踝部骨折的治疗及距骨生物力学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5):290

  [4]荣国威.下胫腓分离的实验[J].中华外科杂志,1983,21(1):5-6

  [5]姜保国,傅中国,张殿英,等.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5):398-400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鸭山煤炭总医院骨二科  

作者: 白云波 孟凡刚 荆长富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