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0年第10卷第5期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影响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糖尿病作为社区中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成为社区面临的主要病症[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严重的致盲眼病,因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对DR的致盲性认识不足,缺乏早期防治意识及措施,往往等到视功能严重损害到看不清了才来眼科就诊,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社区护理干预 糖尿病 视网膜

  糖尿病作为社区中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成为社区面临的主要病症[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严重的致盲眼病, 因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对DR的致盲性认识不足,缺乏早期防治意识及措施,往往等到视功能严重损害到“看不清了”才来眼科就诊,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失明。为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社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功能严重的损害的发病率有所下降,我们本院眼科2003年1月—2008年10月对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及36例DRⅠ~Ⅱ期患者,每3个月做1次眼底检查及健康指导(护理干预),并建立随访病历档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乌鲁木齐市两个社区医疗点6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中,选择出糖尿病无视网膜改变(DR 0期)患者200例400只眼,其中男106例,女94例;DRⅠ~Ⅱ期患者64例128只眼,其中男36例,女28例。糖尿病病程3~8年,年龄40~65岁。所有患者糖尿病诊断符合1985年WHO制定糖尿病诊断标准,DR诊断标准按1984年全国眼科手术会议制定的DR分期分标准[2]。将DR 0期200例和DRⅠ~Ⅱ期64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DR 0期100例200只眼,DRⅠ~Ⅱ期34例68只眼;对照组DR 0期100例200只眼,DRⅠ~Ⅱ期30例60只眼。两组在病程、病情、分期、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上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交代病情,建议控制血糖及定期复查眼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要求患者每3个月在眼科门诊复查1次眼底并照相,由眼科门诊护士检测血糖及血压,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价与指导,并建立随访病历档案。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干预组DR 0期发展为DR 14只眼占7%,对照组DR 0期发展为DR 58只眼占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2.79,P<0.01)。两组DR Ⅰ~Ⅱ期发展为增殖期情况见表1。表1 两组DR Ⅰ~Ⅱ期发展为增殖期情况

  3 干预护理

  3.1 认知教育

  加强DR早期防治意识教育,让患者充分认识早期防治的重要性。结合眼底图片向患者讲解DR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说明病程越长,血糖越高,DR发生发展越快,致盲率越高。必须尽早防治,避免或延缓失明的发生,做到积极预防,主动随诊。

  3.2 饮食指导

  告诉患者坚持饮食治疗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而且能够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指导患者做到饮食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管理,掌握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含量。根据其热量标准,合理选择进食种类及量。多食粗纤维饮食,如糙米、蔬菜等。粗纤维饮食含糖量较低,可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排泄,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3.3 运动指导

  告诉患者运动可以促进糖的转化作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运动还可以降低血脂、血压,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同时也相对减少了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对肥胖患者,运动是非常必要的。运动的方式多种,如太极拳、气功、散步等,运动量上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应选择在饭后1h左右血糖较高的时间进行,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在运动中如出现冷汗、头痛、乏力、心悸、手足震颤等低血糖表现,应立即停止运动,口服糖块升血糖,切忌运动过于强烈。

  3.4 心理行为干预

  糖尿病是身心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导致血糖控制不良[3]。应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的苦闷,并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指导,讲解不良情绪对血糖的影响,指导患者做到情绪的自我调控,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对待人生。

  3.5 指导患者坚持综合治疗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DR发生和发展的最危险因素。应定期检测,积极治疗,尤其是血糖、血压应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避免忽高忽低对视网膜的损害。

  3.6 家庭护理干预

  因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在家调养,指导家属做好家庭护理,如血糖、血压的检测,饮食、运动的督导,心理情绪的安抚等。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及视网膜病害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1]。

  3.7 定期随访

  DR可致盲,但早期防治可以消除或延缓致盲程度,而避免致盲的关键在于早期进行DR的筛查及定期随访,告知患者必须坚持每3个月进行1次眼科检查和随访。如果出现视力稍有下降或眼睛变形时,及时就诊治疗。眼底激光是目前阻断DR致盲有效的方法,向患者讲明激光的作用和方法,积极主动配合眼科医生治疗。

  4 讨论

  DR可导致不可逆的失明,虽然DR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可以阻止或延缓致盲的发生,但由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DR认知不够,早期预防措施缺乏,而延误治疗时机。通过对社区糖尿病及DR早期患者定期进行眼部普查,能主动接近患者,及时发现DR,及早治疗,对DR的认知教育能使患者充分认识DR对视力造成的危害,积极主动地防治DR;定期随访检查,指导和监督患者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坚持饮食、运动、心理等综合治疗能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早期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治疗,尽可能保护视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糖尿病患者DR的发病率及DR单纯期发展和增殖期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开展DR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许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防治.中华眼科杂志,2008,44(1):9-11.

  2 惠延年.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1.

  3 马建东,钱东丽.1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初步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181.

  4 魏晓新.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的防治策略.中华眼科杂志,2008,44(1):6-7.

  5 姚毅,赵军平.糖尿病眼底病防治推理.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2):83-95.

  

作者: 武素霞,赖新燕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