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第16卷第3期

病毒唑、强的松、干扰素联合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常规疗法与病毒唑、干扰素、激素联合疗法对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确诊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疗法:包括补液,补充电解质,单用病毒唑(0。治疗组60例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强的松40mg/天口服,或氢化......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比较常规疗法与病毒唑、干扰素、激素联合疗法对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确诊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疗法:包括补液,补充电解质,单用病毒唑(0.7g/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肝药物(如甘利欣或强力宁、维生素C等),低血压休克期给予扩容(白蛋白或706代血浆),少尿期给予利尿剂等。治疗组60例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强的松40mg/天口服,或氢化可的松200mg静点,每天一次,应用7天后减量;干扰素3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应用2次。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热程、少尿期持续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24小时尿蛋白下降速度、尿沉渣恢复时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病毒唑、激素、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疗法。

【关键词】  病毒唑 强的松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损害 干扰素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全球性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它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可累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等多种组织器官,其中又以肾脏受累为著。临床上治疗HFRS的疗法多样,但基本上是抗病毒与抑制免疫两个方面,其他为对症支持治疗。我院采用抗病毒和抑制免疫联合疗法治疗HFRS肾损害,疗效明显提高,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108例所有病人均经血EHF-IgM抗体检测确诊,诊断与分型按照卫生部1997年2月4日颁布的《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标准进行。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入院时病程和临床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入院时病程及病期(略)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补液、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抗生素预防感染,单用病毒唑(0.7g/天)抗病毒,低血压休克期患者浮肿或渗出明显给予扩容药物(如706代血浆,白蛋白等),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654-2等),少尿期给予利尿剂。有肝损害时加用甘利欣或强力宁、维生素C等,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或无尿>3天时给予腹膜或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应用病毒唑0.7静点,每天1次,用5~7天,干扰素3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2次,用1~2次,强的松30~40mg/天口服,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天,应用7天后减量,总疗程2~3周。

    1.3  分析指标  治疗后热程(在发热期及三期重叠入院病例中统计),少尿期少尿持续时间(天),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天),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尿沉渣恢复正常时间(天)及病死率。表2  两组病人少尿期少尿持续时间、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及肾功能、尿沉渣恢复正常时间(略)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数据进行t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少期持续时间及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尿沉渣恢复正常时间、热程情况(见表2)。从表2看,治疗组热程短,少尿持续时间短(t=31.56,P<0.001),肾功能、尿沉渣恢复正常时间短(P<0.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大,绝大多数恢复正常。

    2.2  治疗转归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痊愈分别为58例和42例,治疗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6例,病死率分别为3.3%(2/60)和12.5%(6/48)。治疗组无一例遗留肾功能不全,对照组有3例遗留大量蛋白尿、肾功能轻度受损。

    3  讨论

    HFRS是我国危害最重的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之一,病死率较高,发病原理复杂,主要由于汉坦病毒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及机体的变态反应等致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和肾脏等组织损害,引起原发性休克和急性肾衰竭。HFRS发热期患者存在病毒血症及Ⅰ型变态反应,并以Ⅰ型变态反应为先导,继之形成Ⅱ、Ⅲ、Ⅳ型变态反应。

    邹万忠等描述肾脏病理:光镜下肾间质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高度扩张,进而灶状、片状乃至弥漫性出血,可伴有多少不等的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和颗粒状变性,免疫病理检查强弱不等的IgG和IgM沉积于系膜区和肾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甄军晖、刘文君等报道肾脏病理改变为肾间质显著性灶性出血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球系膜细胞可伴有轻度增殖,免疫荧光显示IgM、IgG、IgA及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线形沉积。因此推测,肾脏损伤系病毒直接作用和变态反应间接作用引起毛细血管壁损伤,引起蛋白质、管型尿、肾功能损害。病毒唑(三氮唑核苷)为一种强的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IMP)脱氢酶抑制剂,抑制IMP,从而阻碍病毒核酸的合成,具广谱抗病毒性能,国内临床已证实对流行性出血热有效,尤其对早期患者疗效明显,可降低病死率,减轻肾损伤,它与干扰素联合应用加强了抗病毒效果,配合小剂量激素抑制变态反应,抑制某些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和/或拮抗其生物活性,防止DIC及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减轻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及肾脏等组织损伤,疗效明显增强。本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三药联合应用比单药或两药联用效果明显加强,配合综合治疗可缩短热程及休克时间,减少少尿持续时间,促进肾功能恢复,使病死率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 邹万忠,主编.肾活检病理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70.

[2] 甄军晖.流行性出血热肾脏损伤及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20(5):592~594.

[3] 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087~1090.

[4] 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66~76.

[5] 邓天君.新旧两法治疗重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西部医学,2005,17(4):316~318.


作者单位:河北省藁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052160

作者: 赵 斌 张兵国 郝颜芳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