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第29卷第1期

安徽省医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医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探索适合医学生的自杀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我管理式的调查方法,以安徽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一、二年级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为1。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6。...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安徽省医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探索适合医学生的自杀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管理式的调查方法,以安徽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一、二年级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大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为1.43%,女生为1.91%,男生为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6.42%,女生为18.49%,男生为1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家庭功能障碍、抑郁和焦虑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女性、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庭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差、抑郁、焦虑和对专业不满意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学校、家庭和心理因素是产生自杀相关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效的自杀干预措施应针对这些因素来制定。

【关键词】  自杀;自杀未遂;意念;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医科

  Suicide Behavior and Its Risk Factors Among Medical Undergraduates  in Anhui Province

  CAO Hongyuan, SUN Yehuan, YAO Yingshui, et al.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23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prevalence and the risk factors for suicide behaviors among the medical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suicide prevention. Methods  The freshmen and sophomore from three medical universities in Anhui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risk factors for suicide behavior. Results  The reported rate of attempting suicide was 1.43% and 16.42% had suicide ideation. Of them, 1.91% of female and 0.88% of male had attempted suicide. The rate of attempting suicide for gender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About 13.39% of male and 18.49 of female had suicide ideation,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also found in genders.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female, family function disorde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attempting suicide; female, poor family economic status, family function disorde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suicide ideation. Conclusion  College, family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suicide related behaviors.

    【Key words】Suicide; Suicide, attempted; Thought; Factor analysis, statistical; Students, medical

  自杀已成为中国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1]。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是自杀的强危险因素[2-3]。国内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率高于一般人群[4-5]。本文选取安徽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一、二年级所有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医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为探索适合医学生的自杀干预模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安徽省3所教育背景相似的省属本科医学院校一、二年级所有在校生11 270名,实际获得有效问卷10 344份,有效回收率为91.78%。在10 344名学生中,年龄最大25岁,最小16岁,平均(19.33±1.17)岁。一年级学生5 607名,女生3 008名,男生2 599名:二年级学生4 737名,女生2 556名,男生2 181名。

  1.2  测定工具及评定方法 

  (1)一般社会经济人口学特征。(2)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6],共5个题目,每个问题有3个答案可供选择,经常这样得2分,有时这样得1分,几乎很少得0分。将5个题目得分相加,总分在7~10分表示家庭功能良好,4~6分表示家庭功能中度障碍,0~3分表示家庭功能严重障碍。(3)生活质量量表(QOL)[7],共6个题目,将各项目的总分(每个项目的得分为1~5分,表示非常差到非常好)之和转换成0~100分的得分,即为生活质量得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4)贝克抑郁量表[8]。(5)贝克焦虑量表[8]。(6)相关生活经历问卷[9]。

    自杀指标的判定与描述为“过去任何时候您是否有过喝药、割腕等自杀行为”,如回答“是”,则视为自杀未遂;“过去任何时候您是否想过自杀或故意伤害自己,不论当时您是否会真的去做”,如回答“是”,则视为有过自杀意念。

  1.3  方法 

  以小班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统一培训调查员指导学生填写问卷。在调查对象填写完后待调查员检查卷面有无漏项、错填的情况后方可离开,如发现问题及时让调查对象补填。

  1.4  统计分析 

  资料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 

  148名学生(1.43%)报告自杀未遂,在回答自杀方式的140人中,有69人(49.29%)用工具,34人(24.29%)服药,37人(26.43%)选择其他。1 669名学生(16.42%)报告有自杀意念。见表1。表1  不同社会人口统计特征医学生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报告率比较(略)注:*P<0.05,**P<0.01。

  2.2  自杀未遂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逐步向前法(Forward Stepwise/LR)(P=0.05则选入,P=0.10则剔除)探讨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变量量化处理方法见表2。表2  影响医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变量赋值(略)

    以本次调查的10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以自杀未遂、自杀意念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4。表3  医学生自杀未遂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表4  医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3.1  自杀未遂 

  本次调查显示,医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为1.43%。有研究表明,对方便、易得的自杀工具进行控制可显著降低自杀率[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家庭功能障碍、抑郁和焦虑是产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与国内一些关于自杀的报道[9]一致。自杀未遂者不论其自身,还是所处的环境,均存在较多问题,本次研究产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家庭和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程度,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重点加强对有抑郁和焦虑同学的关注,避免自杀行为的发生。

  3.2  自杀意念 

  本次调查中,医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6.42%,高于胡利人[11]、汪雪莲等[12]报道的医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这些差异可能与自杀意念的判定标准不同以及本次选择的为低年级学生有关[13]。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庭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差、抑郁、焦虑和对专业满意度差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家庭和心理因素,与汪雪莲[12]、荆春霞等[14]报道一致。值得关注的是,专业满意度从高中到大学是一个较大的转变过程。目前医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较之以往有较大的变化,即除传统的医学专业外,还设置有医学相关专业、非医学类专业等,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多数的选择是医学类专业,而实际能录取到自己志愿填报专业的学生仅占一定的比例,导致一部分学生所学专业并非是自己的志愿专业,因此可能会影响专业学习兴趣,使部分学生无法适应。

  3.3  危机干预体制的建立 

  目前,我国对自杀干预的研究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还没有制定出一套有效干预体制[13,15-16]。中国人群自杀危险因素中并没有明显的主导因素,诸多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自杀才会发生,有效的预防工作应针对暴露于多个危险因素的个体,即高危个体来展开[17]。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阻止产生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18]。对于处于危机中的大学生来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往往是有限的,学校和同伴是大学生即刻可以感受到的支持系统,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体系,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可以尽早识别高危个体,进行危机干预,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PHILLIPS MR, YANG GH, ZHANG YP, et al. Risk factor for suicide in China: A national case-control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y. Lancet, 2002,360:1 728-1 736.

  [2]郭秀花,周诗国,罗艳侠,等.医学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216.

  [3]徐慧兰,肖水源,冯姗姗,等.中南大学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4):288-291.

  [4]何兆雄.自杀病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9.

  [5]赵峰,白黎,李怡,等.大学生自杀意念及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03,21(4):124-125.

  [6]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156.

  [7]李献云,费立鹏,及惠郁,等.乡村严重自杀未遂者的特征.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4):272-277.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1-194,251-253.

  [9]梁烨,姜春玲,王志青,等.北京50家综合医院门诊患者自杀意念及自杀未遂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19-24.

  [10]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evention of suicidal behaviours: A task for all.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 of mental health. WHO,1999.

  [11]胡利人,丁元林.医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与相关危险行为的研究.疾病控制杂志,2005,9(1):18-20.

  [12]汪雪莲,许能锋,薛洪俤,等.医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653-655.

  [13]马剑侠.大学生自杀问题与干预策略.中国学校卫生,2002,23(6):536-537.

  [14]荆春霞,王声湧,卢莉云,等.家庭和社会因素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1 275-1 276.

  [15]刑利芳.我国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原因、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64-465.

  [16]郭黎岩,王冰,王洋,等.大学生自杀心理与行为及预防对策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64-167.

 [17]李献云,费立鹏,张艳萍,等.15~24岁人群自杀特征及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38(4):109-113.

  [18]赵卫东,李力,黄坤.自杀的研究现状与干预.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 065-2 067.


作者单位:1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肥 230032;2 皖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3 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