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4B期

高压氧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高压氧(HBO)对脑外伤的疗效已得到肯定,我们在对脑外伤患者进行HBO治疗时,发现硬膜下积液很快消失,为证实此效果,特对2000年1月~2003年6月间非手术治疗的84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中46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HBO治疗(HBO组),余下38例仅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经CT确诊,单纯积液12例,......

点击显示 收起

高压氧(HBO)对脑外伤的疗效已得到肯定,我们在对脑外伤患者进行HBO治疗时,发现硬膜下积液很快消失,为证实此效果,特对2000年1月~2003年6月间非手术治疗的84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中46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HBO治疗(HBO组),余下38例仅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共84例,男54例,女30例;年龄9~73岁,平均49.7岁。受伤原因:车祸48例,跌倒16例,坠落10例,打击6例,其它4例。所有病例均经CT确诊,单纯积液12例,合并其它颅损伤72例;钻孔引流后复发6例,颅脑损伤术后20例。部位:双侧积液30例,一侧额颞(或额颞顶)33例,单一部位21例。积液量根据长轴×短轴×层面高度×1/2计算为12~50ml。不同治疗的两组病情条件等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8例给予脱水、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治疗;HBO组46例则在上述治疗的同时进行HBO治疗。选择烟台冰轮氧舱,压力一般用200kPa,加压10min,稳压40min,减压10min。12天为1个疗程,分别作1~7个疗程,平均28.6天。

1.3 疗效评定 根据临床症状及积液量的变化评定。治愈:临床症状缓解,积液消失;显效:临床症状缓解,积液大部分消失;有效:症状好转,积液减少;无效:症状及积液量无变化或加重。

1.4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两组疗效比较略

2 讨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病机理现仍不十分明确,目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理论主要为“单向活瓣学说”:脑外伤时表面的蛛网膜被撕裂,裂口形成单向活瓣样作用,脑脊液流入硬膜下腔逐渐聚集形成积液。还有一种“渗透学说”:颅脑损伤破坏血脑屏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透到硬膜下腔形成积液;高渗的积液又使周围脑组织的水分和蛛网膜下腔的水分渗入,致积液的量不断增多。

如伴有脑萎缩则硬膜下间隙增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增高。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有人根据积液量的变化分型治疗,主张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我们发现大多数硬膜下积液患者的积液范围广,加之多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虽然积液量多达30~50ml,甚至更多,但临床症状往往较轻,故对此我们多采用保守治疗,动态观察。对于急性积液、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脑受压严重患者,则积极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时如单纯进行药物治疗,积液吸收缓慢、完全吸收困难。对照组中只有2例完全吸收,占本组的5.3%;7例治疗无效,占18.4%;大多数(24例,63.1%)只有小部分吸收,总有效率81.6%。我们在对脑外伤患者进行HBO治疗时发现伴有硬膜下积液者其积液吸收很快,于是将HBO治疗引入了对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中,同时仍进行原有的治疗。4年多来共治疗46例,其中10例完全吸收,占21.7%;28例大部分吸收,占60.9%;6例小部分吸收,占13.0%;无效2例,占4.4%;总有效率为95.6%。其治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HBO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有显著效果。

HBO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有效的原因可能为:(1) HBO促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周围组织细胞的有氧代谢,减轻脑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改善细胞通透性,从而使血浆成分及水分渗出减少;(2)HBO有利于血管成纤维细胞的活动和分裂,促进胶原纤维产生,加速侧支循环的形成,同时使微循环的血液流量增加,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多,微循环单位中毛细血管密度增大,因而非常有利于积液的吸收。(3)HBO能提高血氧分压、增加氧含量及氧弥散,直接纠正脑缺氧,使脑细胞线粒体中H + -ATP酶的活性增加,ATP生成增多,促进细胞的代谢和生长,使增宽加深的脑沟变浅,缩小硬膜下间隙,减少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

作者单位:150036黑龙江省医院 

(收稿日期:2004-02-19) 

(编辑 李阳)

作者: 兰海波刘忆梅李爱杰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