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第7卷第5期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40例D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为(2。治疗组溃疡愈合率和Hp清除率分别为97。...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140例D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为(2.2±1.2)天,短于对照组的(4.0±1.4)天;治疗组溃疡愈合率和Hp清除率分别为97.14%和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9%和70.0%;治疗组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不良反应2例,均能耐受,自行消失。结论 雷贝拉唑作为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具有高效、快速持久、安全、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溃疡愈合率高、无明显个体差异等特点,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特别是DU的理想抑酸药物。

【关键词】  雷贝拉唑;消化溃疡;治疗结果

雷贝拉唑(商品名波利特)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其解离指数(pKa)高[1],口服后可在体内迅速活化,与质子泵结合发挥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雷贝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DU患者,均经内镜证实;男91例,女49例;年龄16~72岁(44.5±12.5岁);幽门螺杆菌(Hp)均为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6例,球后溃疡44例;均有上腹部疼痛、烧灼感、反酸等症状,无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幽门梗阻、穿孔等并发症;溃疡直径0.5~2.0 cm,入院前一周均未服用过任何抗溃疡药物;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无异常。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20 mg,每天1次;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10 mg,每天1次;均连服7天,所有患者统一定餐,规律饮食,如患者必须服用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应做详细的记录。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溃疡区域已经完全被上皮组织所覆盖,周围炎症全部消失;显效:溃疡面积缩小>1/2;有效:镜下溃疡面缩小1/3;无效:溃疡面无变化或加大。愈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每日记录病情变化与药物副作用,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于第7天早上服药后连续24 h监测其胃内pH值。1个月后复查胃镜及胃黏膜Hp检查观察Hp根除率及溃疡的愈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为(2.2±1.2)天,短于对照组的(4.0±1.4)天;治疗组溃疡愈合率和Hp清除率分别为97.14%和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9%和70.0%,见表1、表2;治疗组3例出现恶心、头晕,1例食欲减退,对照组2例出现便秘、食欲减退,症状较轻,均能耐受,自行消失。

    3  讨论

    DU是消化系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在球部前壁,好发于青壮年。其病因复杂,主要与胃酸胃蛋白酶、Hp感染、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应激、精神因素等有关,具有慢性反复发作、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等特点。抑制胃酸分泌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抑酸效果最好的仍是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途径,即抑制质子泵(H+-K+-ATP酸)的功能而发挥其抑酸作用[2]。但表1  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比较表2  两组Hp根除率比较注:*P<0.05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妥拉唑,但这些因在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方面的局限性,影响了治疗效果。

    雷贝拉唑是一种苯丙咪唑取代物,为壁细胞尖端分泌膜内质泵(即质子泵)的强抑制剂,通过与胃腔内壁细胞质子泵的键合,虽然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具有相同的作用方式,但由于在吡啶和苯丙咪唑环上进行不同基因取代,能迅速、有效地抑制基础和餐后胃酸分泌。其快速抑酸与雷贝拉唑的高pKa值,很少依赖细胞色素P450、CYP2C19代谢,使其能在壁细胞分泌小管内高度聚集和快速活化为次磺酰胺形式有关,而且抑酸效应个体之间的差异小于泮托拉唑[3]。雷贝拉唑能特异性抑制三磷腺苷酶的作用,该酶是胃酸生成的关键酶,对基础胃酸和由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抑制作用。对健康成人24 h胃内pH值的监测显示,以雷贝拉唑20 mg qd,连续服用4天,胃内pH值由用药前的2.2升高到5.9,pH值>4的百分比由34.1%增加到78.3%,用药前后pH值的变化有显著性,24 h胃酸分泌皆明显地受到抑制[4]。对于消化性溃疡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口服雷贝拉唑20 mg,单次或重复用药,其首日作用强于以往质子泵抑制药[5]。

    综上所述,雷贝拉唑作为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具有高效、快速持久、安全、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溃疡愈合率高、无明显个体差异等特点,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特别是DU的理想抑酸药物。

【参考文献】
  1 何解生.抗溃疡病药雷贝拉唑的药理与临床.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1):42-43.

2 罗金燕,牛春燕,王学勤,等.雷贝拉唑单剂量口服对夜间酸突破及夜间碱化波的影响.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3,23(5):316.

3 寇继光,钟敏华,张雷,等.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中华消化杂志,2003,23(8):522.

4 Wiliams MP,Pounder R E.Review article:the pharmacology of rabeprazole.Alimengt Pharmacol Ther,1999,13(Suppl 3):3-10.

5 Humphries TJ,Merritt GJ.Review article:drug interaction with agents used to treat acidrelated diseases.Aliment Pharmacol Ther,1999,13(Suppl 3):18-26.

(本文编辑:丁 平)


作者单位:322000 浙江,义乌市北苑中心卫生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