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3期

重症胰腺炎感染68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对1993年3月~2002年3月住院治疗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近几年来SAP发病有上升的趋势,并发感染对本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不利,并探讨对SAP感染特点及预防的方法及预后的情况。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SAP住院患者,全组年龄25~86岁。感染部位特点:分别为肺部、腹腔、泌尿道、血......

点击显示 收起

  对1993年3月~2002年3月住院治疗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近几年来SAP发病有上升的趋势,并发感染对本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不利,并探讨对SAP感染特点及预防的方法及预后的情况。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SAP住院患者,全组年龄25~86岁。男31例,女37例。感染部位特点:分别为肺部、腹腔、泌尿道、血液、胆道。细菌感染占76%,常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24%,主要为白色念珠菌。15例发生多重感染,病死率相对增加。住院时间延长,(27.9±13.3)天vs(16.8±7.8)天,经χ2检验,P<0.05,预防性使用碳青霉烯类发生真菌感染增加(28.3%vs 7.5%),P<0.05,差异有显著性。

  1.2  诊断标准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诊断,按照中华医学会胰腺炎外科学组于2001年制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1]:急性胰腺炎病人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脓肿、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或两者兼有。

  1.3  方法  通过对感染病人的分析,研究SAP感染的发生率,比较感染与非感染病人的病死率,感染的部位,致病菌种类,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病人的病死率及不同抗生素组对多重感染的发生率治疗效果的比较。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及致病菌分布  分别为肺部23例,腹腔25例,泌尿道13例,血液7例,胆道3例。致病菌的种类:细菌占76%,G+菌占36%,G-菌占40%。真菌占24%。G-菌30株,其中大肠埃希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嗜麦芽假单胞菌6株,其他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G+菌23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4株,表皮葡萄球菌5株,其余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真菌21株,其中为白色念珠菌9株,其余为光滑念球菌、热带念珠菌、霉菌等。

  2.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感染的状况  68例SAP中,发生感染29例,感染率为42.6%,感染病死率为52.3%,非感染病死率为29.6%。

  2.3  多重感染  发生多重感染为15例,其中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为9例,细菌混合感染8例。多重感染病人较单感染的病人病死率明显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住院时间显著延长,临床数据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

  预防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多重感染率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碳青霉烯类组合并真菌感染显著性增加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3.1  SAP感染的特点  原发性与继发性感染:原发性感染主要是胰腺局部感染,肠道细菌易位为感染的主要来源,造成细菌易位的因素有肠道菌群紊乱、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宿主免疫功能降低,在SAP时至少有2个因素参与了细菌易位。

  继发性感染致病菌并非来源于肠道,而是院内获得性感染(通过静脉插管、尿管、气管导管感染后播散)。重症胰腺炎病人免疫功能紊乱,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生率高,有学者报道在SAP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明显降低,CD3+、CD4+、CDS+减少;早期暴露在内毒素的环境里,补体系统C1~C5由于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大量消耗,体液免疫可能低下[2],获得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上升,因此容易发生多重感染,多重感染的病人住院时间显著延长,病死率也明显增高。

  3.2  预防性抗生素的选择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目前公认穿透性好的药物有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替硝唑类,另外哌拉西林、头孢三嗪等也可达到有效的杀菌效果。但是近年来真菌感染率明显上升,真菌感染导致SAP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学者认为胰腺坏死范围>50%可用碳青霉烯类作为一线药物,坏死范围<50%可用喹诺酮类(哌拉西林、+替硝唑),1周后用抗真菌类药物(制霉菌素口服或氟康唑静脉给药)。可达到良好的治疗及预防感染的效果。

  3.3  启示  重症胰腺炎经过临床观察:一般经过两个阶段,前2周主要为全身炎症反应阶段,由于炎症介质释放可造成器官组织损害,MODS是此阶段主要死亡的原因。2周后为感染期,是病人死亡的关键期,多数病人因多重感染引起较重的并发症治愈无效而死亡。近年来由于危重病抢救技术的提高,早期MO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有所下降,后期并发感染为死亡的主要原因,总之通过对SAP感染的探讨,我们认为对SAP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原发、继发、多重感染,进行综合临床分析要合理选择抗生素配合对症治疗,选择好治疗及预防感染的最佳合理方案。对SAP生存率的提高及预后效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胰腺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1):513.

  2  Trukhman DI.Immunogcnclic aspccls in pathogenesis of acmcpancreatitis.Khirurgiia,2000,(6):9.

  作者单位: 1 135000 吉林梅河口,梅河口市妇婴医院

  2 吉林梅河口,梅河口市爱民医院

    (编辑:海  涛)

作者: 王国君,曲来英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