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第5卷第19期

双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髌骨骨折比较常见,属关节内骨折。牢固的内固定有助于膝关节的早期活动,能减轻或免除股四头肌萎缩[1]。笔者于1998年5月~2003年6月对32例髌骨骨折使用双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横形骨折16例,粉碎骨折9例,“T”形骨折4例,斜形骨折3例,均有分离移位,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者5例。...

点击显示 收起

  髌骨骨折比较常见,属关节内骨折。牢固的内固定有助于膝关节的早期活动,能减轻或免除股四头肌萎缩[1]。笔者于1998年5月~2003年6月对32例髌骨骨折使用双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4例,女8例;年龄16~65岁,平均40岁。交通事故伤25例,跌伤7例。其中横形骨折16例,粉碎骨折9例,“T”形骨折4例,斜形骨折3例,均有分离移位,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者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h~6天。

  1.2  手术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下,取髌前横弧形切口,长约12cm,弧顶向下达髌骨下极处,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充分显现髌骨。清除凝血块及小的骨片,冲洗关节腔,先用布巾钳将骨折块暂时复法固定,再用两枚Φ2mm的克氏针从近侧骨块的上端平行向下钻入,近侧进针处位于股四头肌腱两侧,穿过远侧骨折块,远侧自髌韧带两侧穿出,克氏针距前侧骨面5mm,两克氏针间距20~25mm。然后用Φ1.6mm不锈钢丝环绕克氏针,在髌骨外上端将钢丝拧紧,并扭弯其尾钩入骨质,在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后将克氏针剪短弄弯埋入股四肌腱内。修复股四头肌腱扩张部分,关节囊及骨膜,术后不需外固定。

  1.3  治疗结果  术后拍X线片,骨折解剖复位率达98%,术后第二天在无痛范围内开始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及膝关节活动,1周后开始行膝关节屈曲锻炼,2周后可屈膝90°,并扶拐下地活动,10~12周后复查,骨折临床愈合率达到96%,随访1~3年,按胥少汀等综合评分标准[2],本组优2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7%。

  2  讨论

  髌骨的生物力学特点要求对髌骨骨折的治疗应尽量保留髌骨,恢复其关节面的形态,才能更好地恢复关节的功能[3]。髌骨部分或全部缺失将不同程度地引发股四头肌力减弱,膝关节伸屈受限和创伤性关节炎。故对粉碎性骨折应尽可能保留髌骨,并使其关节面平滑。有的虽然不能使关节面完全平整,但可通过早期功能锻炼及关节模造,使髌股关节面在运动中获得正常的对合关系[4]。这种双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合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髌骨骨折,对粉碎性骨折,从较大骨块穿入克氏针,也可完成固定。

  通过纵形而平行的双枚克氏针固定,因为固定是在髌骨关节面复位满意后进行的,所以可使髌骨关节面保持平滑。并且可防止上下骨折块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旋转移位,这种袢式钢丝结扎固定使骨块从上下和左右方向向中心加压聚拢,有效地防止了向四周的分离移位,同时使骨块间产生相互加压作用,在膝关节伸屈活动时,环形钢丝对前侧张力产生反作用力,骨折块间互相加压,有利于骨折的稳定和愈合,故术后不需要外固定。患者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有效防止关节囊粘连、挛缩和股四头肌萎缩,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但应注意在使用该方法固定时,克氏针应在髌骨上缘处弯曲,针尾弯向后方,下端针尾以留在骨外5mm为宜,以防针尾过短引起钢丝滑脱,过长引起皮肤受压,针尾穿出皮肤或针孔感染。

  【参考文献】

  1  蓝文正,郭巨灵.实用骨科手术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46-350.

  2  胥少汀,于学均,刘树清,等.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87,2:5-7.

  3  陆裕朴,胥少汀,葛保丰,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679-685.

  4  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80-687.

  作者单位: 477200 河南鹿邑,鹿邑县人民医院骨科

  (编辑:齐  永)

作者: 栾效华李锋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