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4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8例治疗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由于围生期窒息、缺氧所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是引起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幸存者多留有神经系统损伤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存质量,迄今,国内外尚无特效疗法。2005年1月~2006年8月我院NICU收治HIE患......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由于围生期窒息、缺氧所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是引起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幸存者多留有神经系统损伤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存质量,迄今,国内外尚无特效疗法。2005年1月~2006年8月我院NICU收治HIE患儿10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特殊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男75例,女33例;出生时Apgar评分0~3分62例,4~7分46例;按新生儿HIE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1],中度48例,重度60例;有产科复苏史,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易激惹、反应差、囟门紧张或饱满、瞳孔改变、四肢颤抖、肌张力改变、惊厥、呼吸暂停、昏迷等,伴发疾病有:新生儿吸入性肺炎9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后83例,颅内出血16例,代谢性酸中毒49例,电解质紊乱35例,新生儿高血糖46例,新生儿低血糖3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7例,上消化道出血15例,败血症4例,脑膜炎2例。

    1.2  症状和体征  一般有宫内缺氧或产时窒息史,发病在生后3天之内,绝大部分在生后24 h之内,表现为拒乳、哭闹、烦躁不安,晚期为嗜睡、意识障碍、抽搐、尖叫、呕吐、面色苍白、呻吟、凝视、反应差、瞳孔不对称、前囟饱满紧张、呼吸不规则等为多见。其中,惊厥73例,前囟隆起46例,面色苍白78例,烦躁不安57例,瞳孔不对称13例,反应差93例,易激惹47例,嗜睡33例,呕吐28例,意识障碍29例,肌张力异常38例。

    1.3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所有的病例均常规做MRI检查(89例为发病后3天内检查,19例为10天内检查),23例有不同程度脑水肿,皮层的层状坏死及白质脱髓鞘和星形细胞增生。

    1.4  治疗  随机将108例分成4组,每组27例,分别为对照组、纳洛酮组、胞二磷胆碱组、脑活素组。各组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症处理包括保持呼吸通畅、吸氧、改善循环、镇静止痉、纠正酸中毒,另外给予支持疗法,如静丙等;纳洛酮组:常规治疗下加用纳洛酮0.01 mg/kg,溶于10%葡萄糖中静滴,每日2次,疗程1周;胞二磷胆碱组:常规治疗下加用胞二磷胆碱100 mg/d,加入10%葡萄糖液100 ml静滴,生后第二天开始,每日1次,疗程1周;脑活素组:常规治疗下加脑活素5 ml加入10%葡萄糖中静滴,生后第二天开始,每日1次,疗程1周。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凡用药48~72 h后,各种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病情恶化者为无效,其余均为有效。有效率:对照组62.96%,纳洛酮组92.59%,胞二磷胆碱组88.89%,脑活素组92.59%,而三组治疗组之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治疗组均少于对照组,P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之间比较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对照组死亡2例。说明无论是住院天数,还是总有效率,加用特殊药物治疗的三组均优越于对照组。表1  4组HIE患儿住院天数比较 P值      <0.01   <0.01   <0.01

    2.2  随访  1年后对108例进行了临床随访及头颅MRI复查,23例HIE患儿复查MRI:17例完全正常,1例发展为外部性脑积水;3例HIE复查时均为梗阻性脑积水,1例HIE复查时发展为脑萎缩、脑软化,复查时1例临床随访有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表现。

    3  讨论

  HIE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的β-内啡肽(β-EP)含量明显升高,加重脑损害[2]。而纳洛酮是吗啡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拮抗β-EP对抗体的不利影响,对心血管和呼吸不产生抑制,且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稳定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环磷腺苷含量,本组总有效率92.59%。胞二磷胆碱为磷脂类磷脂酰胆碱的前体物质,是卵磷脂合成所必需的辅酶。能增强脑干网状结构与意识密切相关的上行激活分流功能,增强锥体系抑制锥体外系作用,促进苏醒,能改善脑血管张力,增加脑血流量,能提高脑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使氧化磷酸化能力和摄氧量明显提高,有改善脑代谢的作用。脑活素中的游离氨基酸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细胞,刺激脑蛋白合成,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脑细胞的能量转换,使脑垂体释放激素增加,从而调节脑内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及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恒定和正常代谢。通过加强乙酰酶(ACHE)的活性,增加脑组织内葡萄糖和氧的利用,从而增加脑组织抗氧的能力和机体应激能力,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改善大脑功能和加强记忆能力。降低脑内及体内脂质过氧化物(LPO),促进神经细胞的代谢,预防或减轻脂质过氧化物对脑细胞的损害,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及修复,从而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组通过早期使用纳洛酮、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等治疗,无论住院天数还是总有效率,治疗组均显示出其优越性,但要注意的是各治疗组之间在住院天数(P>0.05)和总有效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传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只要选择一组特殊药物,给予有效全程使用即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各组药物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与临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2005,35(2):99-100.

2 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荟萃,2005,20(17):985.

(编辑:陆 华)


作者单位:226006 江苏南通,南通市妇幼保健院

作者: 顾红兵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