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0期

残角子宫晚期妊娠死胎1例

来源: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
摘要:停经34周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无阴道流血、流液,无晕厥,3h后感胎动消失,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死胎”。B超提示:死胎,残角子宫妊娠可能性大。于宫腔内置一水囊,复查B超提示:置水囊之宫腔约2个月大小,深13cm,宫腔四周肌壁完整,而死胎位于此宫腔左上方的另一肌层较薄的腔内。经术前准备,行剖腹探查术......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26岁,因“停经34周,胎动消失5天”入院。平素月经规则,于停经40天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停经50天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色红,无腹痛,未进行治疗,1周后自行停止。停经5个月起自感胎动。孕期无头晕眼花,无双下肢浮肿。从未进行产前检查。停经34周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无阴道流血、流液,无晕厥,3h后感胎动消失,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死胎”。腹痛8h后逐渐减轻至停止。于第2天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4天来一直未出现宫缩而转入我院。患者4年前于当地卫生所顺产一活男婴,无产后出血。入院查体:T 37.1℃,BP 95/60mmHg,无贫血貌。宫高28cm,腹围86cm,LOA,头高浮,未闻及胎心。消毒下阴道检查:宫口1指,可伸入宫腔,腔内未及羊膜囊及胎儿。B超提示:死胎,残角子宫妊娠可能性大。于宫腔内置一水囊,复查B超提示:置水囊之宫腔约2个月大小,深13cm,宫腔四周肌壁完整,而死胎位于此宫腔左上方的另一肌层较薄的腔内。经术前准备,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孕8个月大小子宫,其下段有一肌束与正常增大(约孕2个月大小)子宫左侧壁中部相连,内见一胎儿约1500g,黄染,切除左残角子宫。

  2  讨论

  残角子宫是因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良而形成。分为3型,Ⅰ型:有宫腔和内膜,与正常子宫相通,能产生月经。Ⅱ型:有宫腔和内膜,与正常子宫不相通,经血不能排出。Ⅲ型:无宫腔和内膜,与正常子宫不相通,不能妊娠。Ⅱ型最多见,虽与正常子宫不相通,但能妊娠。残角子宫妊娠与以下机制有关:受精卵在单角子宫输卵管受精后经腹腔游至残角子宫内生长发育;或者精子先通过单角子宫,经腹腔游至残角子宫侧输卵管,与残角子宫侧的卵巢所排出的卵子结合成受精卵,此受精卵游走至残角子宫内生长发育;或者精子通过单角子宫与残角子宫相通的通道进入残角子宫侧的输卵管,与残角子宫侧的卵巢所排出的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残角子宫是女性生殖道畸形中较少见的一种,受孕后多于妊娠早、中期流产、破裂,妊娠至晚期少见,常因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而漏诊、误诊,本患者为经产妇,更放松了警惕,导致引产失败。残角子宫妊娠早期诊断同样比较困难:胎儿死亡之后,组织机化吸收,造成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血β-HCG常呈阴性结果,不乏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先例。残角子宫妊娠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切除残角子宫及同侧输卵管,避免同侧输卵管妊娠发生。

  作者单位: 318050 浙江台州,台州市路桥中医院妇产科

  (编辑:巨岩琳)

作者: 汤飒爽吴英杰刘睿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