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皮肤病与性病

两种变应原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研究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229-23110(南京)为了建立两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并探讨其机制,研究者分别以二硝基氟苯和荧光素-5-异硫氰酸盐作为致敏剂,以腹部致敏、耳部激发的方法建立两种ACD小......

点击显示 收起

2005年06月23日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 Vol.38 No.4 P.229-231 10 (南京)为了建立两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并探讨其机制,研究者分别以二硝基氟苯和荧光素-5-异硫氰酸盐作为致敏剂,以腹部致敏、耳部激发的方法建立两种ACD小鼠模型。激发前后测量耳廓厚度,计算耳肿胀度,H-E染色观察耳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局部皮损中及用ELISA法检测淋巴结细胞分泌的Thl型/Th2型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

①成功建立两种ACD小鼠模型。

②两种模型的局部皮损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差异。二硝基氟苯组以白介素2表达为主,异硫氰酸荧光素组以白介素4表达为主。

③二硝基氟苯组淋巴结细胞分泌干扰素γ的量是异硫氰酸荧光素组的5倍多,异硫氰酸荧光素组淋巴结细胞分泌白介素4的量是二硝基氟苯组的约2倍。可见二硝基氟苯诱导以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的ACD,异硫氰酸荧光素诱导以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的ACD。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6-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