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网络门诊名医出镜

闻名遐迩,江崖青松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徐恕甫先生是安徽省名老中医,他于1956年任安辙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被聘为安徽省工人疗养院医学顾问,1958年当选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徐恕甫先生常以为士君子立身处_世当怀抱救人之术、济人之心,又常思天下下至难之理莫过于医,至重要之事亦莫过于医,遂崇尚范文正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明训,乃求道于数家......

点击显示 收起

     医家简介:徐恕甫(1884-1964),字道中,安徽巢县人。徐恕甫先生是安徽省名老中医,他于1956年任安辙省中医研究所研究 员,1957年被聘为安徽省工人疗养院医学顾问,1958年当选为省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徐恕甫先生常以为士君子立身处_世当怀抱救人之术、济人之心,又常思天下下至难之理莫过于医,至重要之事亦莫过于医,遂崇尚范文正“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明训,乃求道于数家名医;披览艘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等经典,兼收并蓄,学成后遂悬壶于庐 巢两邑,治病救人,技高望重,病家成往'辐辏于道。悉闻徐先生当年无论富贵贫贱诊 金药资概不研究,多少随人着量,贫者不但诊金不受,药资亦自愿代偿。   
  徐恕甫先生一生钻研医学,悬壶50载,名震江淮,临证涉及内、外、妇,儿诸   科。先生甚崇东垣,对内科杂病从脾胃治疗尤为擅长,临证时注意细考病机'详审脉理,辨证用药,丝丝入扣,并总结出很多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的 经验。徐先生编著有《医学 源流》《伤寒摘要》等。晚年诊余之际,他曾自选医案百余则,编为《徐恕甫医案》。    
    刻苦自励情怀医
    徐恕甫先生是安徽省巢县黄麓军徐村人,1884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母皆饱学诗书,教书育人,同时亦希望把徐恕甫先生培养成饱读儒学、接递书香的学子才人。五六岁开始他就在父母的影响下,研读“四书”“五经”,涉猎诸子百家,因而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天性纯朴,谦恭温和。先生弱冠之年,即文思高妙,工于书法。他常以为士君子立身处世当怀抱救人之术、济人之心,又常思天下至难之理莫过于医,至重要之事亦莫过于医,遂矢志不为良相而为良医,乃询道于数家名医,悉心求教,兼收并蓄,穷究《内》《难》《伤寒》《金匮》诸坟典。学成后,先生悬壶于合肥、巢湖及周边地区50年,见人之疾如己疾,见人之忧如己忧,治膏肓之痼疾,取效易如拾芥,挽救病人不计其数。所以病家咸至,无论贫富贵贱,先生均一视同仁,深得社 会的欢迎和敬仰。时人有引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句以赞誉之。
    1953年,徐先生受聘康复医院为中医顾问,1954年,徐先生当选为肥东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56年,他调任安徽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为安徽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创建作出了贡献,1957年,他被聘为安徽省工人疗养院中医顾问,1958年,徐先生当选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徐恕甫先生在中医进修学校教授《伤寒论》期间,言传身教,为使学生较好理解、掌握《伤寒论》这一经典医著的要旨,编写了《伤寒摘要》这一辅导教材,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把六经串解、注释,融会贯通,为学习经典医籍指出了途径。1959年,他在安徽中医学院既负责本科学生的临床指导,又承担中医学徒的教学,同时还兼顾大量的门诊工作。他从理论到实践,从临床到课堂,呕心沥血,举一反三,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数十年医疗经验传授给学生。经他培养的学生,都已成为杏林骨干,真可谓桃李满园。
    济世救人诊法精
    徐恕甫先生在学术上推崇内经、伤寒等经典医著,深得仲景之法,对脾胃学说多有研究。他的医学观点是:守其常、达其变,师古而不泥古,注重博采众长,不拘一说。徐先生不仅注重对传统医学的继承与发扬,而且注意吸收和应用现代医学技术,提倡中西医结合。他常说,医有中西之别,而济世活人,旨实殊途同归。这对于一位深得古训的名老中医实属不易。    
    徐恕甫先生一生苦心钻研医学,诊务繁忙,门庭若市。他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救治沉疴、妙手回春的临床心得,在其选编的《徐恕甫医案》中已见端倪。他临证时以自己的胆识,运用古方参以新法,应手奏效,活人甚多,从医案中略举一二,足可见一斑。如用“白通四逆”以破阴回阳,宣通内外,而救治外寒内热,阴阳格柜之危急闭证;又如用“文蛤散”治热饮悸心,导水下行而不伤阴之技,使病除迅速,无留后遗;并常以银翘、荆防之辈,治于时病,无不手到春回,各极其妙,岂常辈所能企及!
    徐先生曾治一52岁呕吐患者。该患宿恙胃病,不能多食,近数日呕吐频频,口味酸,已不食数日,奄奄待毙。先生诊之右三部脉沉细如丝,左虚弦,此土虚木制之象,拟理中汤加平肝之剂,1剂吐止,3剂胸膈稍宽,能食小量糊米汤,又3剂胃和能纳谷碗许。后又代配理中丸1料,患者体渐康强,劳作如常。加味理中汤:熟附子1钱5分,野于术2钱,白云苓2钱,吴萸1钱5分,淡干姜1钱2分,炒党参1钱5分,老蔻仁1钱,姜炒黄连5分,炒白芍1钱5分,广木香1钱,乌梅炭2钱,烧焦红枣3个,生姜汁半酒杯(冲)老灶心土和水煎服。
    徐先生认为:该患右脉沉细,为脾胃虚寒之象,而左脉弦是脾虚肝乘之征,病势既急,病机又杂,土弱木乘,有虚中夹实之义,故以附子理中入煎急投,并增左金辛开苦降,白芍、姜、枣柔肝疏达,虚实兼顾,肝脾并调。本案用药尚贵在烧焦红枣一味,颇出心裁。红枣有“脾果”之称,然在土弱木乘呕吐不止、数日不纳之时似有碍胃之嫌,故以大枣烧焦存性,避其滋腻,此又先生之独得也。
  徐恕甫先生甚崇东垣,对内科脾胃病的治疗尤其擅长,他总结了治脾胃病的三种常法:一是峻平缓急随证分治。因内伤脾胃有轻重缓急之别,而治疗的方药应有辛甘燥润之分,施峻补或平补,急投或缓投,应随证严格掌握。二是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他认为,病在脾胃是由于不同原因
造成,病在五脏又可以共同责之于脾胃内伤。因而治疗时应分清异同,对症施治。三是纠偏制弊,药用反佐。他根据脾恶湿、胃恶燥,健脾太过易碍胃,养胃不慎将困脾的特点,施治时以药偏调病偏,又谨防药偏太过,从不滥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独到之处。
  徐先生又曾医治一57岁泄泻患者,该患脾肾两亏,黎明泄泻多时,近又胃脘疼痛,不时呕吐,六脉沉细。先生拟六君加味主之:于术2钱,半夏1钱5分,吴萸1钱2分,藿香1钱,潞党1钱5分,陈皮1钱5分,肉果1钱5分,丁香5分,云苓2钱,甘草1钱,木香1钱,破故纸1钱,煨姜5分,炒扁豆1钱5分,红枣3个。复诊时患者服上方后泄止,惟六脉沉细,谷不多进,不时胃脘小痛,气上逆。先生拟附子理中加味为丸:于术1两,附片5钱,肉果5钱,法夏5钱,潞党1两,干姜5钱,木香5钱,云苓1两,陈皮1两,甘草5钱,蜜泛为丸,早晚空心服1钱,姜汤送服。徐先生认为本案即所谓阳虚五更泄。病有胃脘疼痛,不时呕吐,是径选六君之主因,加有故纸、吴萸、肉果,含四神意。待泄止后,老年脾弱,先生则以附子理中丸缓图,从中焦主治,对此高年泄泻患者,庶可缓收其功。
    徐先生对时病的研究和治疗立足于祛邪安正,可谓独树一帜。如妊娠期寒邪挟痰饮证,投以“小青龙汤”切中病机,而毋避善、梓、辛、夏之禁.使病者获愈而无所伤.可谓勇开此病之先河。他在临床诊疗中采用反佐法亦是屡见不鲜,如治疗四肢厥逆、神志昏蒙、六脉沉微的寒邪直中太阴证,用“白通四逆”的同时,叮嘱热药冷服,并加童便为引,取以反佐,对寒热交错之证,疗效卓著;又如对治疗温病壮热,常用银翘之属,轻清之中显现奇效。
    徐先生临床诊断时,注意细考病机,详审脉理,外而四肢百骸,内而三焦脏腑,逐一推想,丝丝入扣。如“抵当丸”自张仲景后能运用者寥寥沧粟,而他则佐以参汤冲服,治疗妇人血积,寓补于攻,导瘀下行而不伤阴,恰到好处,效如桴鼓;又如“甘桔汤”治疗肺痈,方简而量重,药贱而功倍。
    20世纪50年代初期,肺结核发病率较高,而以滋阴润肺为主的传统方法,很难取得效果。为此,他集中精力,主持课题,潜.心对该病进行研究,分析肺之机理,探求病理变化,思考古训,提出新法,归纳为六:一补肺体,二宣肺气,三和血络,四理劳伤,五调荣卫,六填空洞。该法至今施于临床,获效颇多,其活人之术,得于用心,真不愧为一方良医。他虽已离世数十年,但在广大病患者心目中仍留下很深印象。每道其医术和救人之心,无不缅怀,冀有传人,期为患者解除病痛,以济于世人。
    瘦因吟过万山归
  徐恕甫先生行医50多年,总结出很多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的经验。他留下的医案,不论是在语言文采方面,还是在辨证施治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他的治病特点和学识水平,不少验案脍炙人口,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他视病人之急如己急,病人之忧为己忧,遇疑难病症,恒干思百虑,辄夜不眠,今人可师可法。
    “瘦因吟过万山归”,此言深刻揭示了治学的艰巨性。每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为探求真理,无不经有失败、挫折的艰难困苦的历程。徐先生亦不例外,他行医50多年,所得的一切也是经过辛勤劳瘁,寂历坎坷慢慢磨炼而成的。他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至今为众人所赞誉,口碑犹存。
作者: 网络来源 2013-6-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