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踝关节扭伤后经合理治疗多数病人可获痊愈,也有一些患者踝关节疼痛消失后遗留足外侧疼痛,长期不愈,甚至可达数十年,影响行走和劳动。通常是由于跗骨窦内软组织同时损伤而造成的。跗骨窦由距骨沟和跟骨沟组成,窦...
06-04-16摘要:跖跗关节由第Ⅰ、Ⅱ、Ⅲ楔骨、骰子骨及第Ⅰ~Ⅴ跖骨组成,附近有纵横交错的众多的小韧带连接。跖跗关节为平面关节,可作轻微的滑动和屈伸运动,内外侧之跖跗关节还有轻微的内收外展运动。 当有扭伤、坠伤、跑跳...
06-04-16摘要:跟腱由腓肠肌、比目鱼肌之肌腱组成,俗称三头肌,抵止于跟骨结节,有屈踝屈膝、保持站立、减低震荡的功能。在行走、足跖曲和弹跳时都需要跟腱的参与。 急行军、多次弹跳、登山运动等活动,反复牵拉跟腱,可以造...
06-04-16摘要:距骨的后突处于易受胫骨与跟骨挤压的位置,踝关节急性扭伤,距骨后突容易同时受伤甚至骨折,踝跖屈位受伤时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称为距骨受压综合征。踝部扭伤后长时间肿胀、疼痛、行走困难,跖屈疼痛加重久治不愈...
06-04-16摘要:足跟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很多原因可以造成足跟痛。足跟疼痛能影响人正常行走,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足跟和人的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因而足跟及其附近组织容易出现损伤而致病。跟骨下脂肪垫损伤多因外伤、行站过久特...
06-04-16摘要:跟腱周围有数层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外伤,剧烈的弹跳、跑动、慢性劳损及踝部活动较多、体操、舞蹈锻炼等使跟腱周围组织遭受损伤、破坏,出现炎性反应,久之则粘连,纤维化,即成为跟腱周围炎。表现为跟腱周围肿胀,...
06-04-16摘要:跖管又称跗管或踝管,是位于踝关节内侧的骨性纤维管,是小腿后部和足底部深蜂窝组织间隙的骨与纤维组织形成的一条通道。该管内胫后神经受骨纤维管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足部症状,称为足跖管综合征。 跖管由后上向...
06-04-16摘要:得了跖管综合征,常常在早期时,行走或站立劳累后出现内踝部下部不适疼痛,久之则在足跖面及跟骨内侧出现蚁走感、针刺感或麻木,重者足部内在肌萎缩,轻叩内踝后方或踝关节极度背伸外翻时,可以使足部针刺感加剧,...
06-04-16摘要:正常人足部形状是由相对称的外在肌和内在肌维持其平衡,一些先天性或疾病性原因可以造成足部畸形。 内翻足:由于腓骨长短肌瘫痪引起行走和站立时仅能以足外侧负重和着地,脚向内侧翻倾,跟腱也向内侧偏斜。在站...
06-04-16摘要:扁平足是指足弓消失。足弓是由足骨、韧带肌肉共同构成的,正常时有横弓和纵弓。人体足部的小骨搭积成拱形而成为足弓。当人体站立、行走和负重时,足部不是全部负重的,以跖骨和足跟主要负重,足弓常悬空以缓冲震荡...
06-04-16摘要:正常情况下,拇外翻角即在第一跖趾关节平面拇趾向外侧偏的角度为10°~15°,超过此范围即为拇外翻畸形。形成拇外翻有先天性发病,多为后天不适当的负重、行走、站立过久、鞋帮过硬、鞋跟过高等原因造成。因大拇趾...
06-04-16摘要:与拇外翻相反,拇内翻是拇趾在跖趾关节处向内侧偏斜成角之畸形,多为先天所致,与马蹄足同时存在。外伤感染后肌力失衡也可以造成,拇外翻矫正术操作不当,第一趾骨内侧骨赘切除过多,使近节趾骨基底内侧失去支点造...
06-04-16摘要:跖痛症是发生在跖趾关节部位的疼痛。也称跖神经痛、跖神经瘤或者Morton氏结节。胫神经分出两个分支从足底内后侧向足趾方向行走,分布于足底内侧和三个半趾底的为跖内侧神经,分布于足底外和趾底一个半足趾的为趾外...
06-04-16摘要:人受到外伤后,首先应判断有无骨折。自己如果能大概检查一下,如怀疑有骨折,应该尽量避免伤肢的移动,以减少移位,有助于骨折的复位治疗。 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遭受暴力较大,有的甚至有开放性伤口,应考虑有...
06-04-16摘要:封闭疗法是骨伤科疾病中非常常用的方法,有的病人由于对此种治疗方法不甚了解而产生畏怕心理,或认为它是一种“应付疗法”,只能暂时起到止痛的作用。 封闭疗法是将一定的药物注射于痛点、关节囊、神经干等部位...
06-04-16摘要:在我们前面介绍的颈肩腰腿疼痛疾病的治疗中,很多地方都介绍了热敷疗法。热敷疗法在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热敷疗法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热敷...
06-04-16摘要:很多元素都会影响骨骺的生长发育,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种: 维生素A:维生素A与骨骺软骨的成熟有关,缺乏维生素A会减慢骨骺软骨细胞的成熟,导致生长障碍。而维生素A摄入过多,又会加速骨骺软骨细胞的成熟,导致...
0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