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9期

人工珊瑚骨治疗脊柱结核临床观察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珊瑚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3月~2007年2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及人工骨植骨融合治疗44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复查X线片:人工骨植骨块均在5~10个月融合,未见植骨块移位。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及人工骨植入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珊瑚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临床效果。 方法 总结2000年3月~2007年2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及人工骨植骨融合治疗44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随访2~5年,优良率98.7%,植骨融合率97.2%,40例疼痛症状消失,4例腰痛减轻。术后复查X线片:人工骨植骨块均在5~10个月融合,未见植骨块移位。 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及人工骨植入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避免了取自体骨带来的并发症。

【关键词】  人工珊瑚骨 内固定 脊柱结核

近年结核病又有抬头的趋势,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椎体病灶彻底切除植骨融合及合理使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预防晚期并发症的原则和方法逐渐被广大骨科医生接受和掌握。2000~2007年采用人工珊瑚骨植入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4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24~58岁,平均42岁;腰4-5椎体结核38例,骶椎结核6例,病程4周~2年1个月,平均4.4个月;并发症包括椎旁脓肿12例,神经根损害14例,8例有马尾神经损害,窦道形成2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及CT检查,表现为脊柱后凸畸形,椎体破坏或塌陷,椎间隙变窄,岛屿状死骨及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

  1.2  实验室检查  血沉18~142mm/h,平均44.2mm/h,血红蛋白8.6~14.5g/L,平均11.2g/L。

  1.3  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均进行2周以上的正规抗结核治疗,常规采用雷米封、利福平、比嗪酰胺和链霉素联合化疗,并排除开放性肺结核,同时加强营养,一般情况较差者给予输血等支持治疗,病人症状减轻,血沉下降或无进一步加快,即可手术治疗。

  1.4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俯卧位,取腰骶部后正中切口,显露腰4的上关节突和骶1的上关节突置入腰椎和骶椎的椎弓根螺钉,安装连接棒前以纵向撑开1~2cm,固定完毕后将病人改为仰卧位,取下腰部单侧斜切口,经腹膜外显露腰大肌和椎体侧前方,钝性纵行撑开脓肿壁,清除脓肿,沿椎体前方纵行切开前纵韧带并行骨膜下剥离,彻底清除死骨、脓液、干酪样坏死物、肉芽组织和坏死椎间盘,取一长度合适的人工珊瑚骨紧密嵌入腰4~骶1之间的骨槽内,冲洗切口,置入链霉素粉剂,关闭切口。

  2  结果
   
  所有病例未发生脊髓损伤、腰骶部神经丛损伤,未出现病变蔓延、死骨及脓肿、窦道形成,未发生植骨吸收、不愈合移位、脱落以及内固定失效者。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二次手术者。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24~70个月,平均36个月,腰骶椎后凸畸形角度随访平均矫正77.4%,术前平均为32.8°,术后平均矫正25.4°,随访24个月矫正度平均丢失2.5°,术后血沉下降27mm/h。按Moonl(1995)[1]植骨成功的观测标准没有矫正角度丢失,没有移植骨的吸收,没有植骨床的吸收;出现明显的骨的重新塑形,在植骨床和移植骨之间出现骨小梁的重新排列,移植骨肥大,本组病例植骨均愈合,愈合时间为5~10个月,平均6.5个月。

  3  讨论

  3.1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是传统治疗脊柱结核有效方法,采用内固定及椎体间植骨融合可矫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生物力学研究亦表明椎体间植骨使脊柱的稳定性明显增加。阮狄克[2]的100例脊柱结核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率达93%,以上手术对病灶清除彻底脊柱稳定性主要靠髂骨植骨支撑,骨融合时间减少,但不使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是不可靠的。Rajapsekaran等[3]发现前路植骨提供坚强支撑的成功病例仅为41%,而因植骨失效引起的角度丢失所占病例为59%为获得脊柱生物学的稳定性,帮助植骨早日融合,前路融合必须与后路融合同时进行,特别是依靠内固定器械的辅助,既往骨移植都取自体髂骨移植,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自体骨移植时受许多限制,同时也带来多种并发症如多做切口增加创伤、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失血量,供骨区长时间疼痛,并增加感染机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移植骨替代产品的出现为骨移植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另一途径,人工珊瑚骨由海洋中珊瑚制备而成,保留了羟基磷灰石的原有优点,又具有可降解性能,珊瑚骨的力学性质接近松质骨,低网状结构的珊瑚骨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而多孔陶瓷的易加工性都使得块状珊瑚更易手术室里用常规工具做成所需形状[4]。作者认为应用人工珊瑚骨治疗脊柱结核有以下优点:(1)避免髂骨取骨术后的并发症;(2)人工珊瑚骨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减少植骨塌陷和后路畸形的发生;(3)骨量充分,便于在各种形状移植骨应用;(4)人工珊瑚骨与机体骨的组织相容性好,无免疫排斥反应;(5)可逐步降解吸收融合,塑形性能好。我们应用人工珊瑚骨及后路固定治疗44例患者,平均矫正后凸畸形25.4°,矫正率为77.4%,随访70个月矫正度丢失2.5°。本组全部在彻底病灶清除术后人工珊瑚骨植入与后路内固定术,均获行良好效果,很明显,本组病例较自体骨融合速度的3.6~3.7个月为慢,但避免了取自体骨的诸多并发症,最终达到很好的骨融合。

【参考文献】
    [1] Moon MS, Woo YK. Lee KS, et al.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and anterior interbody fusion for tubereulosis kyphosis of dorsal and lumbar Spine S[J]. Spine, 1995,20(17):1910~1916.

  [2] 阮狄克,沈根标,崔海相,等.脊柱结核前后路手术治疗效果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6,6:63~65.

  [3] Cengiz Y, Hakan Ys, Hksen G, et al. Anterior instruine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e tuberculosis[J]. J Bone Joint Surg[Am],1999,18(9):1261~1267.

  [4] 杨连发,岳德海,李中实,等.人工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2):892~894.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海南 海口 570102.

作者: 王挺锐 孟志斌 李俊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