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经验交流

小针刀治疗粘连性肩周炎20例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肩周炎后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功能障碍明显,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均受限,因三角肌功能复杂,该肌不同肌束收缩,肩关节可外展、前屈并旋内、后伸并旋外,由此三角肌的病理基础是肩关节周围炎病变的关键,由三角肌入手,用小针刀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疗效显著。1一般资料20例均来源于门诊,经水针......

点击显示 收起

  肩周炎后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功能障碍明显,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均受限,因三角肌功能复杂,该肌不同肌束收缩,肩关节可外展、前屈并旋内、后伸并旋外,由此三角肌的病理基础是肩关节周围炎病变的关键,由三角肌入手,用小针刀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疗效显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例均来源于门诊,经水针、理疗、针灸治疗疗效不显而要求针刀治疗。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2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6个月。
  
  1.2 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后,排除针刀禁忌证,即可按如下顺序操作:(1)刀具有选择:因肩关节周围肌腱较强健,检查刀具无损后,应选择刃口2.5mm左右,长7cm左右为宜。(2)进刀部位选择:因后期疼痛明显减轻,不宜寻找压痛点进刀,宜选三角肌起始处进刀(分为前部、后部及外侧部),可选3~5处并做好标记。(3)常规皮肤消毒。(4)2%利多卡因局麻后,铺无菌洞巾、戴手套,右手持针刀,循标志进刀后,除施常规手法外,笔者根据多年经验自创“压撬法”,即进刀后,刀锋潜入肌腱与骨膜附着处,用力压撬刀柄,犹如利用杠杆“撬石”状,力度可视病人体质强弱而稍增减,反复操作3~5次。此法对组织损伤小,又能有效迅速解除粘连。(5)术毕包扎创口,抗菌药物应用以防感染。
  
  1.3 治疗结果 20例中,16例一次治愈,余4例复给予TDP照射,中频电疗后痊愈有效率100%。
   
  2 讨论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风湿性炎症性病变。一般认为肩部受凉,过度劳累,慢性劳损与本病的形成有关。常见于中年以后,根据发病原因,先后症状的表现以及年龄、特征,有“漏肩风”、“肩痹”、“肩凝”和“五十肩”等名称。早期单侧肩部酸痛,偶见双侧同时受累,其痛可向颈部和上臂放射,呈弥漫性疼痛、静止痛为本病特征,表现为日轻夜重,晚间每可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疼痛可获减轻。由于疼痛肩关节外展和内旋等活动明显受限,局部按压出现广泛压痛。临床治疗方法颇多,如消炎镇痛药物应用、理疗、推拿、封闭、水针均可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由于失治、误治、病至后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功能障碍明显,而疼痛反而减轻,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均受限,甚则不能洗脸、梳头、穿脱衣服,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此时针灸、理疗、推拿、封闭及药物治疗,疗程长、副作用大而收效甚微。    本术式的特点:其一在于进刀部位的选择,有别于传统的腧穴、阿是穴进刀的方法,而选择了三角肌的前部、后部及外侧部进刀。因三角肌起自锁骨外侧端肩峰、肩胛岗。肌束从前、后和外侧三面包围肩关节,集中抵止于肱骨的三角肌粗隆。三角肌的功能复杂,外侧部收缩,肩关节外展。前部收缩肩关节前屈并旋内,后部收缩肩关节后伸并旋外。可见三角肌病理与肩周炎病理紧密相关。因三角肌从前、外、后三面包被肩关节,暴露于外,易遭跌扑及寒湿邪侵袭而发病,故笔者认为肩周炎多责之三角肌腱之炎症劳损及粘连。其二,刃口宽2.5mm、长7cm,便于操作,尤其压撬法有效而迅速解除粘连缓解肌肉紧张,增强肌肉“泵”血功能而改善微循环,有利于局部无菌性炎症的解除,而恢复其功能。

  (收稿日期:2004-05-13) (编辑黄 杰)

  作者单位:272200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

作者: 李博文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