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7期

绵阳市一起食源性霍乱暴发流行的病原学报告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霍乱是甲类肠道传染病,是国际检疫性疾病,食用了受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后,易出现发病急、病程重、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这是众所周知的。近年来霍乱弧菌的变异株,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使部分抗菌药物疗效降低或无效,给霍乱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2002年3月初,我市一农家乐的从业人员有1人系霍乱弧菌带菌者,由于缺乏......

点击显示 收起

  霍乱是甲类肠道传染病,是国际检疫性疾病,食用了受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后,易出现发病急、病程重、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这是众所周知的。近年来霍乱弧菌的变异株,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使部分抗菌药物疗效降低或无效,给霍乱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2002年3月初,我市一农家乐的从业人员有1人系霍乱弧菌带菌者,由于缺乏卫生知识,污染了食物,致使游客用餐后感染了霍乱弧菌,引起霍乱暴发流行,疫情波及涪城、游仙两区,我疾控中心接报疫情后,迅速赶赴现场,采样做霍乱病原菌检测,鉴定及流行病学调查,并立即进行消毒处理,使疫情迅速得以控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特征及临床表现
      
  首例病人,女,31岁,小学教师,于2002年3月9日晚7时开始腹泻,黄色水样便,3月10日凌晨7时腹泻达9次约3000ml,无腹痛,发烧,就诊于绵阳市中心医院经临床诊断和一步快诊法检测霍乱弧菌为阳性,病人立即转入市第四人民医院(传染科)按疑似霍乱隔离治疗,我疾控中心立即采样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3月11日分经血清学证实检出霍乱O1群稻叶型弧菌,确定了该起霍乱疫情。我疾控中心立即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疫点处理,发现了首例患者3月8日在绵阳市一农家乐用餐有关,同时在该农家乐用餐的人员达407人之多,用餐人员分布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是历年来流行时间最早的一次。
   
  1.1 地区分布 本次霍乱暴发流行发生在绵阳市一个农家乐,距绵阳市城区约6km处,其生活污水所流之处采样检查霍乱弧菌,均检出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疫情波及涪城、游仙两区,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分布在10个单位,35个街道,3个乡。
   
  1.2 时间分布 从2002年3月6日该农家乐开业至3月10日接待游客就餐407人,追踪调查400人,密切接触者1257人,其中3月8~9日在该农家乐用餐者达300人之多,病人主要集中在这两天,占患者病例总数的98.8%,3月11日首例病人确诊到3月15日共发病例81人,占就餐人数的19.9%,潜伏期最短8h,最长为7天,平均潜伏期为3.5天。
   
  1.3 人群分布 本疫情发病人数81例,男16例,发病率为3.93%(16/407),女65例,发病率为15.97%(65/407),男女之间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χ 2 =0.01,P<0.05),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与三八妇女节有关,主要是女性游客居多。
   
  1.4 职业分布 81例患者中教师为21例,占发病数的25.93%(21/81),医务人员16例,占发病数的19.75%(16/81),商业服务人员18例,占发病数的22.22%,工人8例,占发病数的9.88%,学生7例,占发病数的8.64%,职业不详者5例,占发病数的6.17%,干部4例,占发病数的4.94%,餐饮服务员2例,占发病数的2.47%,从职业分布来看,差异无显著性,只能是参加聚餐的人数越多,发病人数也就越多。
   
  1.5 年龄分布 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8岁,0岁组发病2例,占2.47%(2/81),10岁组发病6例,占7.4%,20岁组发病17例占20.98%,30岁组发病41例,占50.62%,40岁组发病11例占13.58%,50岁组发病3例,占3.70%,60岁组发病1例,占1.23%,其中以30~39岁组发病最高占41例,达50.62%。
   
  1.6 临床表现 本次疫情81例病人均以水样便、无痛腹泻为主,有36例病人出现米泔样或洗肉水样大便,62例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次数一天20次以上有5例,呕吐15次以上的有3例,另有4例病人出现程度不同的抽搐和肌肉痉挛。临床类型重型病例5例,中型病例33例,轻型病例43例,所有病人均不发烧,临床上采用对症治疗,经抗生素治疗,补液纠酸,补充电解质等治疗措施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2 检验方法
    
  2.1 材料 碱性蛋白胨增菌液,4号琼脂,微量生化发酵管;靛基质,V-P,氨基酸脱羧酶、氧化酶、葡萄糖、乳糖、霍乱红均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均在效期内,粘丝试验,0/129敏感试验,试剂自配,霍乱弧菌O1群多价和单价诊断血清,O139诊断血清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有效期内)。
   
  2.2 霍乱弧菌检验 以消毒棉拭子直接采取患者和密切接触者1140人份大便或肛拭子接种于碱性胨水增菌培养基和4号培养基平板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控司编第三版霍乱防治手册,进行霍乱弧菌检测。对符合霍乱弧菌特征的菌落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为革兰阴性呈弧形的细菌再作暗视野检查动力和制动试验,如均为阳性,再做霍乱弧菌血清凝集试验及系统生化鉴定。外环境样品及污染物样品的检验,按霍乱防治手册检验程序进行病原检测。大便标本1140人份检出霍乱弧菌44株,检出率3.84%,外环境样1227份检出霍乱弧菌13株,检出率1.06%。
   
  2.3 血清学诊断 采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的O1群霍乱弧菌多价和单价诊断血清,O139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结果霍乱A多价血清呈++++凝集,C单价血清呈++++凝集,O139血清不凝集,本次疫情分离的所有菌株均为O1群霍乱弧菌稻叶型,同时作盐水对照均为阴性。噬菌体测定,经省疾控中心检测本次疫情的流行株为霍乱弧菌噬菌体Ⅰ型菌株。
   
  2.4 生化反应 挑取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弧型的典型菌落转种普通琼脂斜面后,次日做氧化酶试验,葡萄糖、苷糖、甘露糖、霍乱红、鸟氨酸、赖氨酸、靛基质、V-P、麦芽糖、明胶、硝酸盐还原,粘丝试验均为阳性,乳糖、阿拉伯糖、尿素酶、水杨素、精氨酸均为阴性。符合霍乱弧菌生化反应的特征。
   
  2.5 药敏试验 本次疫情的流行菌株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改良K-B氏琼脂扩散法和结果判定、做17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本次疫情分离的霍乱弧菌稻叶型菌株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均100%敏感。庆大霉素、氟哌酸、阿奇霉素、痢特灵、强力霉素、氟罗沙星中度敏感。氨苄西林、羧苄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四环素均耐药、药敏纸片是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在有效期内。

  3 讨论
    
  3.1 流行因素 本次疫情的暴发流行是继1998年以来,绵阳市游仙区发生霍乱暴发流行后又一次历史上罕见的时间最早,发病人数最多,波及范围最广,污染程度严重的暴发流行。其主要原因是2001年下半年以来,当地农民大搞农家乐来发展经济,而这些农家乐既无营业执照,又无卫生许可证,健康证,更无基本消毒设施,加之从业人员又缺乏卫生知识,在这种既不规范又缺乏监管的情况下,盲目从事食品、餐饮经营,为霍乱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本次疫情的暴发流行是农家乐的一名餐饮服务员带菌所致,可以认为这是一起食源性霍乱暴发流行。

  3.2 流行特点 本次霍乱暴发流行的另一特点是以文化素质较高的医务人员、教师、干部占发病数的51%,说明人群对霍乱的普遍易感性,并不因为文化、年龄、性别而有差异,只要食用了受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就有可能感染发病,群体聚餐是导致本次霍乱暴发流行的根本原因。
   
  3.3 耐药性 本次疫情检出的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经药敏试验证实与前几年检出的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相比对氟哌酸、强力霉素、痢特灵的敏感性都有所下降。本次检出的菌株对以上三种抗生素都属中度敏感,说明霍乱菌株耐药基因在逐渐产生,而后引起耐药。
     
  综上所述:本次疫情的发生经病原学检测证实后,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切断传染源,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未造成大规模的流行,未出现二代病人,做到了及时发现病人,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疫点,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今后霍乱防治工作和农家乐的有序发展提出了规范性管理方案,使从业人员进行有序的卫生健康知识培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持证上岗,是防止疫情再次发生的关键环节。 

  (编辑悦 铭)

  作者单位:621000四川省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郑幸福 江智辉 周良君 王学军 刘扬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