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8年第8卷第5期

上海市松江区2005年11起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2005年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引起爆发的原因,以指导今后的麻疹防制工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本区2005年麻疹爆发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松江区2005年共报告麻疹爆发11起,涉及7个镇(街道),以家庭内爆发为主,占54。爆发主要发生在1~5月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上海市松江区2005年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引起爆发的原因,以指导今后的麻疹防制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本区2005年麻疹爆发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松江区2005年共报告麻疹爆发11起,涉及7个镇(街道),以家庭内爆发为主,占54.55%;爆发主要发生在1~5月份;爆发病例36例,占病例总数的7.29%;大多数病例无明确麻疹疫苗(MV)免疫史。结论 传染源隔离不及时、医源性感染和易感人群的积累是引起麻疹爆发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加强麻疹监测工作、提高MV的接种率并采取针对性免疫措施以杜绝麻疹爆发。

【关键词】  麻疹 爆发 流行病学特征 易感人群


    2005年全国麻疹疫情高发,上海市松江区的麻疹病例数多达494例,发病率急剧升高,明显超过历年一般发病水平,其中本市人口麻疹发病率为38.59/10万,较2004年(0.60/10万)上升了63.32倍,外来人口为59.42/10万,较2004年(4.38/10万)上升了12.57倍。2005年共报告麻疹爆发11起,除1起为发生在外来民工大型企业中的较大规模爆发外(13例),其余10起均为3例以下的家庭、单位内或居住地的麻疹爆发,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NDRS)、中国免疫规划麻疹监测信息系统(NIP);爆发点资料来源于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资料。

    1.2  麻疹爆发定义  在同一集体机构或同一居住地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有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为麻疹爆发。

    1.3  实验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5年松江区共报告麻疹爆发11起,均经实验室证实。涉及7个街道(镇),其中家庭内爆发6起,占54.55%;单位内爆发3起,占27.27%;居住地爆发2起,占18.18%。爆发病例36例,占病例总数的7.29%(36/494);11个爆发点应急接种23681人(见表1)。

    2.2  实验室检测  36例病例麻疹IgM抗体均阳性。

    2.3  流行病学特征

    2.3.1  时间分布  11起爆发主要发生在1~5月份。其中4月份3起;1、2、5月份各2起;3、11月份各1起。表1  2005年麻疹爆发情况

    2.3.2  性别、年龄分布  36例病例中,男12例,占33.33%;女24例,占66.67%,男女性别比为1:2。10例本地病例中,<8个月龄1例,其余9例为30岁以上成人;26例外地病例中,8个月~4岁3例,其余23例为18~30岁成人。

    2.3.3  免疫史  10例本地病例中,有MV免疫史者4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各3例;26例外地病例中,均无明确MV接种史,无免疫史者12例,免疫史不详者14例。

    2.3.4  临床特征  36例麻疹均有发热,其中体温≥38.0℃者34例,占94.44%。发热后出疹≤3天的23例,占63.89%;≥4天的13例,占36.11%。发热伴咳嗽者33例,占91.67%;伴有卡他性鼻炎者19例,占52.78%;伴有结膜炎者21例,占58.33%;有3例合并肺炎,占8.33%。

    3  爆发因素

    3.1  传染源隔离不及时  11起爆发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首发病例未及时就诊或就诊后未及时做出准确诊断,以至延误对传染源的及时隔离是爆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3.2  医源性感染  通过对11起爆发的首发病例调查发现,9例病例在麻疹发病前3周有去医疗机构就诊史。2005年松江区麻疹病例多达494例,比1981~2004年的病例总数319例增加54.86%;麻疹病毒的传播力很强,许多麻疹病例潜伏期或前驱期在医院门诊或留观室诊治时导致医院内交叉感染。

    3.3  易感人群积累  松江区自1965年开始使用MV,1966~1985年报告接种率维持在75%~90%之间,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人群自然感染率降低导致易感人群增加;另外,由于1983前采用集中接种形式,当时接种技术难以保证,疫苗为液体疫苗效价稳定性差,疫苗接种后仍存在较多的免疫失败,并且当时接种率不高,存在免疫空白,导致20岁以上成人中易感人群累积,一旦有传染源出现就很容易导致发病[1]。

    4  讨论

      麻疹爆发暴露我们免疫规划工作中的诸多薄弱环节[2],要做好麻疹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降低麻疹发病率,杜绝麻疹爆发,建议加强以下几项工作:(1)健全与规范麻疹监测工作,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一旦发现传染源及时隔离并采取应急免疫措施,避免疫情的扩大蔓延;(2)加强对医院门诊和补液室的空气消毒与管理,尤其是冬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建议输液者戴好口罩;(3)做好常规免疫工作,提高MV初免和复种的接种率,加强冷链管理和规范接种,保障疫苗的接种质量;(4)采取针对性免疫措施,在外来儿童和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中开展MV强化免疫,对外来年轻民工集中的大型企业,在招工体检的同时实施MV接种[3];(5)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利用电视、报纸、版面等宣传方式,加强麻疹等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

 

【参考文献】
  1 陆红梅,郭晓芹,陈文花,等.上海市松江区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上海预防医学,2006,18(11):541-542.

2 梅功超,陈思强,刘继华.一起麻疹爆发调查报告.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2001,12(5):19.

3 陆红梅,陈文花,郭晓芹,等.上海市松江区1991~2006年成人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华临床实用医学杂志,2008,2(1):17-19.

(编辑:张 彦)


作者单位:201600 上海,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陆红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