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11期

一起小学生流感爆发疫情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流感。疾病爆发流行。学生据疫情资料显示,镇江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感流行强度总体相对较弱,没有出现过较大的爆发流行。2004年8月31日-9月20日,经病原学证实的甲3型流感在镇江市丹徒区黄墟镇中心小学出现爆发疫情。...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流感;疾病爆发流行;学生
      
  据疫情资料显示,镇江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感流行强度总体相对较弱,没有出现过较大的爆发流行。2004年8月31日-9月20日,经病原学证实的甲3型流感在镇江市丹徒区黄墟镇中心小学出现爆发疫情。为了解其发病特点并指导今后的流感防治工作,现将疫情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1 流行病学特征
    
  1.1  流行强度  本次爆发疫情波及黄墟镇9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共报告流感疑似病例128例,涉及全校所有22个班级,疫情历时21d。该校的疑似流感罹患率高达11.7%(128/1092)。
   
  1.2  时间分布  首例病人为黄墟镇中心小学三年级(2)班学生,于8月30日晚出现发热、咳嗽、头昏、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主要是由于该学生发病前5d与隔壁邻居(外地人)有过接触,该邻居母女2人有“感冒”病史。31日上午,该学生到黄墟镇大缺村卫生室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进行青霉素输液,症状未缓解。9月1日上午到黄墟镇卫生院就诊,体温为38.2℃,咽部充血,给予抗病毒治疗,于9月2日体温恢复正常,症状逐渐缓解。其余时间均到校上课。3日下午开始,三年级(2)班的学生陆续出现类似患者30例,到9月20日全校22个班级中共128名学生发病。于9月5-7日和12-14日出现2个发病高峰,9月21日疫情结束,共持续21d。
   
  1.3  人群分布  128例患者年龄在6~12岁之间,罹患率较高的年龄组依次为义8岁组(30.2%)、7岁组(25.0%)、9岁及6岁组(均为16.7%)。各年龄组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91.05,P<0.01)。男生罹患率为13.1%(72/550),女生罹患率为11.9%(56/472),男、女生罹患率之比为1∶0.91(χ 2 =0.35,P>0.05)。
    
  1.4  班级分布  128例患者分布全校6个年级22个班。病例较多的班级依次为三年级(2)班33例,三年级(3)班15例,四年级(1)班11例,罹患率分别为63.5%,28.8%,23.9%。
    
  2 临床特征
    
  2.1  临床特征  病例主要以发热为主,多伴有头昏、喷嚏、咽痛、咳嗽、少量粘痰,少数寒颤、头痛、全身酸痛。经检查,所有病例体温≥37.5℃和/或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增生。其中37.5℃~38.0℃的88例,38.0℃~39.0℃的14例,39.0℃以上5例;仅有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肿大的21人。
   
  2.2  病原学检测  9月7日和14日分别由市、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27名患者采取了鼻、咽拭子标本30份,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共分离出病毒13株,经鉴定均为A型流感病毒(H 3 N 2 )。
    
  3 疫情处理
    
  疫情发生后,丹徒区政府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预案,通过对病例的隔离治疗观察,对教室、食堂、厕所等公共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对全校学生停课2周,开展所有在校师生预防性服药(板兰根)等工作,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控制。
    
  4 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可以推断这是一起由甲3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爆发疫情。首发病例所在的三年级(2)班及隔壁三年级(3)班级罹患率高的现象符合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而从出现的2个发病高峰来看,亦符合本次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
   
  本次流感的爆发疫情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控制,主要是由于当地政府快速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预案,各项防控措施得以落实的结果。
   
  根据这次对H 3 N 2 型流感爆发疫情的处理与分析,笔者认为,应在流行季节开展上呼吸道疾病监测,做好流感疫情的监测与预警,特别是学校学生缺课统计与上报工作,并在流行季节前针对学生等重点人群开展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2003;
   
         镇江市丹徒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袁兆虎 ,夏红卫 ,李世荣 ,张明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