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1期

广州市某小学2起流感爆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小学生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分析爆发原因及所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爆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某小学2次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次爆发先后出现在3月和6月,共涉及33个班级,发病人数分别为93人和135人,其中29人(13。3月爆发疫情采集的9份漱口液中,......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了解广州市小学生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分析爆发原因及所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爆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某小学2次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漱口液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病毒标本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2次爆发先后出现在3月和6月,共涉及33个班级,发病人数分别为93人和135人,其中29人(13.49%)2次均发病。3月爆发疫情采集的9份漱口液中,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均为B型;6月爆发疫情采集的7份漱口液中,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均为H1N1型。结论疫情初期报告、及时隔离病人是控制流感疫情的关键,学校学生流感监测与报告系统需要加强。

【关键词】  流感;疾病爆发流行;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监测的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其传播速度极快,病毒极易发生变异,故每年流感都会发生不同规模的流行[1]。本文通过对某小学先后2次流感爆发疫情进行分析,旨在掌握发病规律,对易感人群开展流感监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控制学校爆发疫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来源于广州市2006年某小学先后2次流感爆发的现场调查资料。漱口液标本系由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同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现症学生采集所得。

  1.2方法按照《中国流感监测工作规范(试行)》[2]流行性感冒个案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爆发特征;实验室检验按《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实验技术》[3]方法操作。采集发病2 d内具有典型症状患者的漱口液标本,24 h内于狗肾传代细胞(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实验对分离到的病毒标本进行分型鉴定。所用的细胞及标准血清均由国家流感中心提供。

  1.3诊断标准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流感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拟定,实验室诊断依照《中国流感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实验室诊断标准拟定。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该校位于广州市某区商业闹市区,为全日制小学,占地9 040 m2,有6个年级,36个班级,在校学生1 711名(男生912名,女生799名),教师92名。有2栋教学楼,通风良好,周边楼距较宽。主教学楼为东南北L型6层建筑,分教学楼为东南北凹型4层建筑。除一年级和二年级的2个班在分教学楼外,其他班级均在主教学楼。

  2.2流行特征第1次爆发出现在2006年3月31日至4月21日,历时22 d,累计发病93例,发病高峰出现在4月1日至7日;第2次爆发出现在2006年6月3日至25日,历时23 d,累计发病135例,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15日至19日。2次爆发接到学校报告的时间分别是4月3日和6月10日。3月爆发疫情的93例病例中,男49例,女44例;6月爆发疫情的135例病例中,男72例,女63例。2次爆发男、女生罹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0.001,P值均>0.05)。

  2.3临床特征发病学生均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以发热为主,部分高热,伴头痛、咽痛和咳嗽,卡他症状不明显。经过门诊治疗处理,病情好转或稳定,未出现肺炎、脑膜刺激征和皮疹等,无住院病例和危重病人。

  2.4病原学检测3月6日和7日采集现症学生的9份漱口液中,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阳性率为44%(4/9),毒株经中心及国家流感中心鉴定,均为B型流感病毒。6月11日采集现症学生7份漱口液中,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阳性率为57%(4/7),毒株经中心及国家流感中心鉴定,均为H1N1型流感病毒。

  2.5控制措施加强晨检制度,发病学生劝回家隔离治疗,学校暂停不必要的集会活动;加强教室的通风换气,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定期进行卫生清扫、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利用发放流感宣传手册、知识讲座、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对可疑发病学生进一步调查核实,加强对学校缺勤登记及统计指导工作;周围医疗机构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讨论

  流感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流行3~4周就会停止,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多罹患于青少年,恢复快,一般不留后遗症[4]。该校流感爆发疫情有以下特点:(1)起病突然,发病时间分布呈爆发特征,流行周期为4周左右;(2)波及面广,全年级多个班级均有病例;(3)临床表现以中、高热为主,伴咳嗽、咽痛、乏力、头痛等症状;(4)具有一定的聚集性。由于2次爆发疫情中的流行毒株不同,该校有29名学生先后2次均有罹患流感经历。该学校虽年内已发生过流感疫情,但仍有再次爆发的可能。2次爆发疫情流行时间相近,但6月累计发病人数和波及范围超过3月,原因之一是由于甲型流感病毒(6月爆发疫情中的流行毒株)的传染力高于乙型流感病毒(3月爆发疫情中的流行毒株);另外,6月份病例出现到报告时间(7 d)比3月(4 d)晚,疫情初期未能及时隔离治疗,致使更多学生带病上课,造成疫情的进一步蔓延。所以,及早报告、及时隔离病人是控制流感疫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GE Q,FILIP L,BAI A,et al.Inhibition of influenza virus production in virusinfected mice by RNA interference.Proc Natal Acad Sci USA,2004,101(23):8 676-8 681.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流感监测工作规范(试行).2002:6-7.

  [3]郭吉元,程小雯.流行性感冒病毒及其实验技术.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48-53.

  [4]张静,杨维中,郭吉元,等.中国2001-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6):464.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0080。

作者: 李铁钢,刘于飞,秦鹏哲,王玉林,何丽娟,刘维斯,杨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