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1期

自拟蒌黄汤加味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30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近年来,笔者用自拟蒌黄汤加味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30例,获得显著疗效。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瓜蒌30g,大黄10g,芒硝10g,胆南星10g,陈皮10g。症状减轻后随证加减,治疗期间忌食油腻之物,切勿情绪激动。2治疗结果本组30例,痊愈24例,占80%。...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蒌黄汤加味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30例,获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0岁,平均57岁;病程10~15天。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
   
  1.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瓜蒌30g,大黄10g,芒硝10g,胆南星10g,陈皮10g。随证加减:痰涎壅盛、神志不清者加鲜竹沥10ml,天竺黄10g,石菖蒲10g,郁金10g,胆南星改用20g以涤痰开窍;面红目赤者加羚羊角粉1g(冲),黄芩10g,生石膏20g(先煎)以清泻肝胃之火;腹胀较重加枳实15g,厚朴20g,以增调畅气机之功;如兼瘀血阻络较重,常于通腑化痰之中,佐以活血通络药,如丹参20g,川芎10g,桃仁10g,土鳖虫10g。每日1剂,水煎服。症状减轻后随证加减,治疗期间忌食油腻之物,切勿情绪激动。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运动;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本组30例,痊愈24例,占80%;好转6例,占20%;无效0例。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5岁,退休干部,2002年10月15日初诊。素有高血压病史,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嗜酒,血压160~180/110~120mmHg。于10月15日因怒动肝火,突然意识不清,项强身热,面赤气粗,腹胀,大便不通,口臭,同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查体:血压180/110mmHg,左侧上下肢肌力约3~4级,肌张力正常。颅脑CT检查结果示右颞叶血肿。诊断为中风病(中经络,证属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治以通腑泄热、化痰通络。药用:瓜蒌30g,生大黄10g(后下),芒硝10g(冲),羚羊角粉1g(冲),石菖蒲10g,胆南星10g,鸡血藤30g,水煎鼻饲,每日1剂。服2剂后排出多量宿便,神志渐清醒,症状减轻,苔垢渐化,唯左侧肢体活动不利,继而调整为清化痰热、活血通络。处方:瓜蒌20g,胆南星10g,大黄5g(后下),赤芍10g,桃仁10g,土鳖虫10g,鸡血藤30g,地龙15g,随证加减,服药2周后,患者在其家人扶持下可以慢步行走。
    
  4 讨论
    
  痰热腑实是中风病常见证候之一,其演变对于急性中风的转归、预后影响极大。腑实证主要出现于中风病猝发后3~5天在内,症见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痰多,腹部胀满,大便不通,口气秽臭,呃逆,舌苔黄厚腻,脉滑实。若治疗恰当,常在10天之内症状消失;也有少部分患者在2周内出现痰热腑实,常由于肝风内动,风阳上扰,痰热瘀阻证,或气虚血瘀证,或痰热闭窍证转变而来。由于猝然卧床,气机壅滞,或情志不遂,气机郁滞,以及多食少动,肥甘厚味而诱发。病机主要是腑气不通,痰热内阻。故治疗以通腑化痰为主,方以蒌黄汤加味(自拟方)。《重庆堂随笔》载:“瓜蒌实润燥开结,荡热涤痰”,《本经》指出:“大黄下瘀血……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芒硝协助大黄泻热通便,胆南星功专清火化痰,佐以陈皮理气化滞,并随证加减;全方合用共奏通腑化痰之功,以使腑气通痰热去,诸症悉除。
  
  (编辑建 伟)

  作者单位:271600山东省肥城市中医院

作者: 孙中兰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